四、主要任务
(一)打好三个基础。领域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条件。一是在现有传输网络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以通讯行业为主的全省信息高速公路(NII)通道,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数据交换能力,为,全省信息化提供高速宽带的应用平台。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建设原则,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并促进政府部门与企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系统的同时,力争实现工业企业与工商、银行、税务、检验检疫、海关等系统的联网,实现全省网络化。
(二)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以我省锂、石英矿产及丰富的能源等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单晶硅、多晶硅半导体材料、电池电极材料等信息产品制造业。二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水平,要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辅助工艺设计(CAD/CAM/CAE/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柔性制造系统(FMS)、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及成型改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升主要传统产业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ICP),鼓励发展多形式、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业,逐步实现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招商、网上咨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社会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成两个中心、一个示范区。一是扶持和发展软件开发企业,促进软件业的开发能力,重点支持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和中间件产品,优化升级具有民族特色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控制等各类应用软件,建立以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为载体的软件技术研究中心和数字设计制造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体系。二是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建立信息化示范园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率先实施信息化工程,使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达到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重点改造十个行业。
电力行业:重点开发第四代面向全国联网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电力管理负荷管理系统、竞价上网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管理,完成电力专用网络和广域网系统建设。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开发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罪(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及现场总线技术,最终实现管理与控制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重点建设有色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推进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实现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并促进合金新材料向装备制造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