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

  为实现“海上辽宁”建设发展战略,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近期,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对全省海域实施科学管理,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严格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要全面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海洋环境按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予以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海洋经济稳步发展。
  第四条 [区划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海域的自然属性为主,兼顾海域的社会属性;注重海域整体功能的发挥;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各有关行业用海;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域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坚持备择性和超前性原则;保障海上交通和国防安全。
  第五条 [区划范围]
  自辽冀海域行政区域界线至鸭绿江口,包括海域和依托陆域两个部分,总面积约48290平方公里。区划的海域范围:黄海为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渤海为海岸线向海不超过10海里连线以内的海域。海域总面积36687平方公里,其中浅海面积3499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696平方公里。区划依托陆域范围:距海岸线1—5公里及全部海岛陆域,总面积7461平方公里。
  第六条 [区划成果]
  包括《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辽宁省海洋功能区登记表》、《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图》(1∶50000、1∶350000)、《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

  第七条 [区位条件]
  辽宁北负亚洲大陆,联结亚欧两大洲,面向太平洋,前有宽阔的沿海地带,后有辽阔的腹地,是我国东北地区通向世界的海陆进出口门户。在同国际的联系上,辽宁东临朝鲜,隔海与日本相望;北上可达蒙古、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南下有联结东南亚的海陆交通线;西去为我国欧亚大陆桥北线的东端桥头堡,是欧亚两洲海上与内陆、东北亚地区与南亚地区之间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近年来,辽宁沿海地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海洋渔业、港口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油气开采、海洋化工及内外贸易为主体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总产值逐年快速上升,全省已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
  第八条 [自然环境]
  辽宁省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沿海的最北部省份。全省陆域位于东经118°50′—125°47′,北纬38°43′—43°29′之间,跨经度6°57′,纬度4°46′。辽宁海域广阔,是中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域。辽东半岛西侧为渤海,海水最深32米,冬季水温-1℃以下,盐度低于30‰。东侧为黄海北部,平均水深38米,冬季水温2℃以上,盐度32‰。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辽冀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海岸线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2292.4公里,岛屿岸线627.6公里。全省有岛、坨、礁506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266个。海域总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2070.2平方公里,近海水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和滩涂类型齐全,功能多样,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分别占岸线总长的24.33%、44.88%和30.27%。全省直接入海的河流约60余条,多年平均年入海水量为29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海沙量约5100万吨。
  第九条 [自然资源]
  辽宁海岸带和近海水域已鉴定的海洋生物520多种,包括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经济生物资源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岛屿珍稀生物物种,毛虾、对虾、海蜇是全国三大地方捕捞品种。有石油资源量约6亿—7.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也有一定的优势。海洋能理论蕴藏量约700万千瓦。全省有深水岸线400公里,优良港址38处,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25处。海洋旅游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前景可观,全省海洋自然景观约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海蚀景观10余处,海滨湿地景观2处,海水浴场资源70余处。有六大盐场,晒盐面积550平方公里。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