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宣传、学习和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各地、各部门采取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讲座、知识竞赛、发短信、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贯彻。如楚雄州召开了全州县(市)政府及州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贯彻动员大会,编印了普法读本7.1万册和《
行政许可法知识问答》4万余份,散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发送
行政许可法教材、释义各1473册。共举办培训班127期,受训人员达20556人次。文山州和红河州政府分别拨出10万元和30万元专项经费进行
行政许可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红河州邀请我国行政法著名教授应松年到蒙自县为州五套班子及全州处以上干部授课,还邀请了省政府法制办主任祁希元、云大法学院杨临宏教授给全州县市政府及州直各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了专题讲解,形成了领导带头学习
行政许可法的好风气。迪庆州县处级以上干部的参训率达到了94%。临沧市培训、学习人员超过23000人。怒江州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座20余期,参训人员达5726人,其中县处级领导258人。永善县、巧家县在今年6月就对全县副科以上干部和县直行政机关的全体公务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和考核。
(二)行政许可规定、项目和实施主体清理公布的情况
各州、市、县的政府法制机构承担了这三项清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本次清理采取了上、下各级政府同时启动,逐级清理,逐级上报的方法,客观上给该项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时间紧、任务重,同时又需要做认真的分析、研究,技术性很强。但是他们克服了人少事多等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三项清理的任务,截至6月25日,全省16个州、市的行政许可规定、项目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并将清理的结果在当地的主要媒体上向社会进行了公告。
(三)
行政许可法配套制度建设情况
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集中办理、统一办理、一个窗口对外的制度、听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投诉和举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告知和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等,各地、各部门都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以政府、部门的文件做出了规定和细化。有的地方在制度创新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成效显著。如昆明市从市情出发,经认真调研,制定并推出了昆明市《行政审批(许可)首席代表试行办法》、《行政审批(许可)告知承诺试行办法》、《行政审批(许可)综合受理试行办法》这三项制度,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还派人前往昆明对此进行调研。此外,昆明市还实施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窗办结、网络申报审批、开辟投资绿色通道”的审批制度,把原来一项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限由360个工作日压缩为60个工作日,大大方便了外来投资者,改善了昆明市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玉溪市在市便民中心张贴的“一门受理,抄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的制度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一些县乃至乡镇政府也都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配套制度。如玉龙县制定了《玉龙县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玉龙县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玉龙县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试行办法》三个配套制度,并在自己的网站上加以公告。又如个旧市乍甸镇在《乍甸镇人民政府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度》中承诺:除当场许可的事项外,镇政府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将在七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决定或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