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委关于山西省加快以能源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委关于山西省加快
以能源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
开发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5]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经委制定的《山西省加快以能源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山西省加快煤炭工业发展三年推进计划》、《山西省加快电力发展三年推进计划》、《山西省整顿改造提升焦化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一月十二日

山西省加快煤炭工业发展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



  为了加快我省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在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煤炭市场需求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以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特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我省煤炭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267万吨,历时30年,到1979年突破1亿吨大关。改革开放给我省煤炭工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原煤产量从1979年的1亿吨发展到1985年的21422万吨仅用了6年时间。到1993年我省原煤产量已突破3亿吨大关。2002年达到43000万吨,2003年全省实际原煤产量为48000万吨。
  近几年来,我省煤炭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实施“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扩大出口、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对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大调整。全省煤炭行业狠抓关井压产、控制总量、规划发展、安全整治、复产验收、矿井接替等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缓解了全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有力地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建国五十多年来,山西省累计生产煤炭76.63亿吨,累计外调出省48.97亿吨。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年生产量约占全国的1/3,年调出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年出口量占全国的1/2。供应全国28个省(市、区),支撑着4000多个大、中型企业用煤,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看到,山西煤炭工业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总体上仍然粗放低下。在产业、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产品初级单一、产业刚性较强、风险高,煤炭洁净化生产发展缓慢;在企业生产与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矿井数量多、平均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主体过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企业扭亏尚未脱困;安全欠账较多;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既给我省煤炭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此期间我们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开采加工和综合利用条件优越等优势,在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煤炭产业布局,继续实施缩减矿点和总量控制,改变煤炭工业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低、单纯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发展模式,全面提高我省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
  二、推进纲领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决策,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坚定不移地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全面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和大型煤炭基地战略;在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快速发展,加快全省煤炭新型工业化步伐,推动煤炭工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三、推进目标
  到2007年煤炭产量达到6亿吨,其中煤炭外销3.5亿吨;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其中非煤产业350亿元;实现利税达到200亿元;职工收入达到25000元;煤矿个数控制在3000个左右;煤炭洗选比重达到70%以上;煤炭回收率达到55%以上(主要发展目标详见附表一)
  四、重点推进项目(见附表2,附表3)
  五、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把推进计划落到实处
  推进煤炭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事关我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此,加强对煤炭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靳善忠副省长为组长,段建国副秘书长协助,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煤炭工业局等部门及相关市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推进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加强服务和监督工作。
  2、坚持上大扶优和关小汰劣并重,全力优化煤炭生产布局和结构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上大扶优和关小汰劣并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上下功夫,全力优化煤炭生产布局和结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布局建设现代化的高产、高效大型接替矿井的同时,要注重通过对地方中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并进行改造,实现低成本扩张。地方中小煤矿要全面推进资源整合、能力置换和采煤方法改造,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从现在起,全省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单井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矿井,并根据资源、煤种、煤质、交通、环境、企业法人素质等条件,用三到五年时间,改造建成50个左右生产能力在90万吨/年及以上、500个左右生产能力在30-60万吨/年的地方煤矿骨干样板矿井。2005年底重点产煤县淘汰生产能力在9万吨/年以下的小矿井。
  3、大力发展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
  大型矿井建设项目要与煤炭洗选、延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同步实施;中小型矿井改造,要集中建设大型洗(选)煤厂和与重载列车相配套的快速装运系统,实现煤炭集中洗选、集中装运;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要与煤矿和洗(选)煤厂建设统筹考虑,采取园区集中布置,焦化、发电、气化、液化、建材及其它项目同时入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等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⑴以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坑口电站,积极发展洗中煤、煤矸石和煤层气发电,实现煤电联合、输煤与输电并举。要加快山西焦煤古交电厂、同煤塔山电厂、同煤轩岗电厂等大型坑口电厂和晋城寺河煤层气电厂等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步伐以及其它坑口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实现煤向电转化的飞跃。
  ⑵大力开发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变油、煤制甲醇和焦化产品等,积极向下游产品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与煤相关联的项目。要抓紧煤变油项目的前期准备与建设工作,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使煤变油在我省形成产业规模。
  ⑶全省煤矿企业要不断强化节能、环保意识,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利用高新技术,降低开发成本等措施,使经济可利用性差的资源加快转化为经济可利用的资源。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替代资源和二次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来源,降低生产成本;鼓励煤炭企业开展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积极开发与煤共伴生的各类矿产资源;鼓励煤炭企业充分利用煤层气和矿井水;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和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和工艺,扩大煤矸石、矿井水和焦化煤气的利用领域,实现洁净生产和环境保护,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煤矿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同步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道路。
  4、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实施大集团战略
  依照股份制经营模式,按煤种、按区域、按流向,以国有重点煤矿集团为核心,吸纳周边地方煤矿,发展壮大大集团公司。同时,要通过煤源基地和集中洗(选)厂建设、产运销联合,做强做实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省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到2005年,全省形成2个产品销售收入超200亿元、3个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2010年,培育建成2—3个产品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