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省共有医药生产企业135户,医药流通企业6400余户,其中批发企业401户,零售企业6000户,已形成化学药品、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卫生材料、药品包装材料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医药生产体系和流通体系。2003年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和36.96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药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势头强劲,为我省医药行业向新兴产业迈进创造了条件。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民营化已达90%,产业机制和活力大大增强;已有65%制药企业通过了GMP认证,90%以上的医药批发企业通过了GSP认证,制药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素质和实力大大提升;拥有亚宝、威奇达、太行、康宝、博康等近二十户制药优势企业和山西双鹤药业、临汾医药材公司等十五户医药流通优势企业;有羟氨苄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维脑路通、丁桂儿脐贴、桂龙咳喘宁胶囊等近三十种拳头产品和黄芪、党参、柴胡、款冬花、远志等三十种道地中药材;形成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等以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相对集中和规模化发展的医药工业产业集群;省内外医药优势企业和其他优势企业逐步入驻加盟我省医药行业,使我省医药产业出现了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的趋势;全球范围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和我省能源资源优势的结合,为我省化学原料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虽然近几年我省医药产业发展较快,但和全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相比,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1.0%,医药商业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2%,我省医药产业总量规模差距很大,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我省医药产业研发缺乏优势人力资源的支撑,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业创新基础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随着医药工业GMP认证制度的实施,企业产能大大提高,但多数制药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GMP改造的高投入又造成医药企业流动资金缺乏和制造成本提高;具有战略意义的与跨国公司或国内医药大企业集团的重组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医药生产拉动作用显著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尚没有推广应用以及产业政策滞后、封闭保守因循守旧等传统观念仍束缚着我省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我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推进纲领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