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委关于发展具有山西
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5]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经委制定的《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医药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一月十二日
加快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05~2007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特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基本情况
山西化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氯碱、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以煤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实施了一批煤化工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了以天脊、三维、山焦、太化、丰喜、兰花、南风等为核心的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的职工队伍和较强实力的煤化工科研、设计单位,为山西煤化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03年全省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1999~2003年,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全省化学工业年增长率分别达9.7、%10.8%、16.8%、20%,是我省化工产业历史上发展较好时期。我省煤化工产业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和资源优势,已逐步形成了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和洪洞、丰喜、原平、朔同、吕梁、太原煤化工经济区等相对集聚的“六区一带”煤化工产业集群;围绕“化肥、甲醇、乙炔化工、苯加工、煤焦油加工”五条主线,在实现主导产品产量规模化增长的同时,煤化工工艺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受煤化工产业发展势头的带动,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和民营企业也逐步将产业链向煤化工产业延伸,我省煤化工产业自主性增长机制正逐步形成。企业节约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实施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得以初步体现。
虽然我省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整体实力在全国的位置还徘徊在17~18位的水平,我省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在全省工业结构中的比重还只有10%左右,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局限于传统领域,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相比,产品领域还相对较窄,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煤加工转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同时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波动也给煤化工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煤化工产业用水量和环境污染都较大,我省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明显受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我省煤化工产业在壮大提升产业规模、改进工艺路线和工艺配置、实施节能降耗和强化环保治理、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上的任务仍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