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候诊厅面积40㎡以上,应体现简洁、宽敞和明亮;应设立预检问讯台,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有条件的可配备电子显示屏幕和背景音乐设施。
(3)门诊输液室应宽敞和安静,每一输液椅占房净面积不少于2㎡。应设置空调设备,给病人以舒适和安全的治疗环境。
(4)每一病床占用净面积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大于6㎡。病房走廊应安装扶手、铺设无障碍通道,病床和厕所要设紧急呼叫装置,并保持警铃24小时畅通。有条件的可选择一部分病室内设厕所和淋浴装置。
(二)软件建设标准
1.规范服务内容
(1)全面落实市卫生局制订的《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内容》,功能到位并落实各项任务。深入社区,在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探索以团队形式开展“户籍式”预防保健,合理使用家庭病床,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慢性病管理和家庭护理。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任务是认真进行疾病筛选,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与区域内医疗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病房床位主要用于本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留观治疗以及老年护理、疾病康复治疗。
2.完善运行机制
(1)调整人员结构:按照市卫生局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上海市各级医院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比例标准的意见(试行)》沪卫人〔1999〕第134号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把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预防保健、全科诊疗、信息管理和质量监督等队伍中。积极开展全科医生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发挥本社区离退休医务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2)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预防保健经费投入,由按“人头”拨款转为按“项目任务”投入,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预防保健管理:由“条块结合,以条为主”转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综合防治。由市、区县防病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保健。
(4)改革分配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编定岗,公开岗位标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逐级聘用的合同制管理。严格执行内部考核制度和满意度反馈制度,医务人员收入要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
(5)完善竞争机制:保障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积极探索病人选择医生、选择团队服务的机制。
(6)修订规章制度:为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有序开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技术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度,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等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家庭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科室工作制度,服务差错、事故防范制度及投诉调查处理制度,转诊制度,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制度,财务、药品、设备管理制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全面质量管理、监督、考核与评价制度,社会民主监督与评价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点人员、设施、设备、药品、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