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科教文化。重点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全面普及15年教育;继续发展高等教育,不断优化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活动,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和完善面向广大农村的科技服务平台。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9.权益保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保护工作,做好助残工作。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环境,切实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在企业转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认真解决执法过程中的“执行难”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10.社会稳定。重点是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好信访工作,积极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大大案要案查办力度,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整顿市场秩序,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健全粮食、食盐、石油、煤炭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制度,增强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和减少生产、交通等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社会监控体系建设,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民情反映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人民群众来信来电来访以及政府网站等渠道,广泛征询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人大和政协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走访选民或选举单位、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调查制度,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为民办实事建议。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民主决策机制。各级政府要在综合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排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根据公开、透明原则,采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经政府常务会议和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后,形成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3.责任落实机制。工作计划确定后,要根据实事项目的内容,明确分管领导、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承办单位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办公制度。各部门在抓好党委、政府重点实事项目的同时,要根据各自职能,把为民办实事体现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便民服务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