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拟定城镇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监督实施;
(二)组织有关部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三)依法监督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四)组织对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及有关排污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并定期发布有关信息;
(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监督工作;
(六)监督、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
(七)制定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各相关单位协调处理污染事故。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妨碍检查人员执行公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经费,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委、建设、水利、国土资源、农牧、林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建设项目中应当考虑安排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项目。
第三十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测网站的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定期监测,并与各有关部门互通信息。各有关部门发现污染事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
第三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和当地居民,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项、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向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放、倾倒固体废弃物、污水等,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下,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