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从近中长期结合的角度出发编制规划。规划的期限到2020年(即2006—2020年)共15年,分近期到2010年,与“十一五”规划期限衔接;中远期到2020年。近期应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中远期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与我省各级各部门正在研究的“十一五”规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的重点更突出,主要围绕构建九大支撑体系的任务进行细化;期限更长远,规划期到2020年,跨度15年,跨越三个五年规划期;内容更精练,体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举措、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布局更具体,注意体现在空间地域上落实,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经济区发展的宏伟前景与全新形象。
二、规划的内容要求。初步考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主要是围绕《纲要》的总体目标,对九大支撑体系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细化,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规划。以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结构为目标,明确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发展重点和重要措施,对农业、工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业、海洋产业分别提出今后15年发展和布局的规划设想、分阶段目标、重点和重大建设工程。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重大项目。
2.工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升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分阶段目标和重点、战略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和集群培育的发展布局设想,提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重要工作举措和重大项目。
3.服务业发展。提出包括现代物流、金融、会展、会计、公证、保险及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
4.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分阶段目标与重点、高技术产业园区和重大工程的发展布局。
5.旅游业发展。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旅游景点的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以及重要旅游线路的整合。
6.海洋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优势和海域功能区划,提出海洋产业发展的分阶段目标、重点和重大工程项目。
(二)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规划。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适应两岸“三通”、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目标,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今后15年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信息传输网建设、能源产业与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跨区域调水、蓄水和供水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布局思路,分阶段推进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工作举措。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开发与布局、路网建设和航空枢纽建设三大内容。提出内通全省各地、外连各大经济区、开拓纵深腹地、对接两岸三地、促进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群建设、铁路与公路网建设、航空港群建设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工、分阶段实施方案和重大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