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通知

  3.3 开发控制
  3.3.1 居住小区和组团的开发强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3.3.1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
┃                │  建筑密度 │   容积率   ┃
┠────────────────┼───┬───┼────┬───┨
┃住宅层数            │小区 │组团 │小区  │组团 ┃
┠────────────────┼───┼───┼────┼───┨
┃独立式住宅用地         │≤ 12 │≤ 16 │≤ 0.3 │≤ 0.3┃
┠────────────────┼───┼───┼────┼───┨
┃低层              │≤ 30 │≤ 35 │≤ 0.8 │≤ 1.0┃
┠────────────────┼───┼───┼────┼───┨
┃多层              │≤ 25 │≤ 32 │≤ 1.5 │≤ 1.8┃
┠────────────────┼───┼───┼────┼───┨
┃中高层             │≤ 23 │≤ 30 │≤ 2.0 │≤ 2.4┃
┠────────────────┼───┼───┼────┼───┨
┃高层              │≤ 22 │≤ 22 │≤ 2.8 │≤ 3.2┃
┗━━━━━━━━━━━━━━━━┷━━━┷━━━┷━━━━┷━━━┛

  注:各种住宅层数混合的居住小区和组团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3.3.2 零散用地开发控制
  3.3.2.1 零散用地是指面积小于10000平方米、用于住宅开发时难以达到小区或组团规模并独立进行设施配套的城市用地。
  3.3.2.2 应严格控制零散用地作为居住用地的开发,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零散用地不应单独用于居住用地开发。
  3.3.2.3 零散居住用地应依照相关的规划和技术规定、结合周围地区的设施配套情况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3.3.2.4 零散居住用地的绿地率应大于25%。
  3.3.2.5 零散居住用地应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建筑布置应符合第9章所规定的居住建筑间距、退让和限高要求。
  3.3.2.6 零散居住用地应配建足够的停车位,宜以地下解决为主。
  3.3.3 城中村改造
  3.3.3.1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据有关规定原属于农村的集体工商用地和原农村居民宅基地。
  3.3.3.2 城中村改造应成片进行,改造项目的用地规模不应小于20000平方米;但重要的景观地段或整村改造的,可不受此规模限制。
  3.3.3.3 城中村改造应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依照相关的规划和技术规定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住宅布置应符合本标准与准则第9章所规定的居住建筑间距、退让和限高要求。
  3.3.3.4 城中村改造应配备齐全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建足够的停车位。
  3.3.3.5 城中村改造后的绿地率不应低于25%。
  3.4 住宅区道路
  3.4.1 规划准则
  3.4.1.1 住宅区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规划应方便内外联系,注重安全,通而不畅;应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4.1.2 应综合考虑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合理组织小汽车通行线路和停车场库的设置,宜实行人车分流。
  3.4.1.3 在旧区改造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重视保留和利用原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3.4.1.4 应满足防灾和救灾需要。
  3.4.2 道路规划设计规定和标准
  3.4.2.1 居住小区内的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应控制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出入口的间距不应小于150米。
  3.4.2.2 住宅区应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
  3.4.2.3 当住宅区道路纵坡在8%以上且坡长超过30米时,应设步行梯道。
  3.4.2.4 住宅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4.2.4的规定。

  表 3.4.2 .4

住宅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备 注            ┃
┠─────┼────┼───────┼──────────────┨
┃机动车道 │≥0.3 %│≤10.0%, L │  若该车道须作为消防车道,┃
┃     │    │≤ 200m    │则其坡道≤7% ;消防车道位于 ┃
┃     │    │       │登高面上时,则其坡道≤1%。 ┃
┠─────┼────┼───────┼──────────────┨
┃非机动车道│≥0.3 %│≤3.0%,L≤ │  -           ┃
┃     │    │50m      │              ┃
┠─────┼────┼───────┼──────────────┨
┃步行道  │≥0.5 %│≤ 8.0 %   │  当坡度较大时,主要步道坡┃
┃     │    │       │度≤10%,次要步道坡度≤15%。┃
┗━━━━━┷━━━━┷━━━━━━━┷━━━━━━━━━━━━━━┛

  注:L坡长(m)。

  3.4.2.5 住宅区机动车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规定,宜为9~12米,最小可采用3米;会车最小视距为30米,停车视距为15~20米;住宅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3.4.2.6 住宅区内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横坡宜为1%~2%。
  3.5 住宅区绿地
  3.5.1 住宅区绿地由小区和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设施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组成,包括居民能够方便地进入、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3.5.2 新建住宅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应低于25%;绿地面积计算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3.5.3 基础栽植的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与住宅外墙的最小距离分别为5米、3米和1.5米;应重视墙面垂直绿化、屋顶花园、阳台及室内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加强绿色空间与景观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3.5.4 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库的掩土绿化应与整体绿化设计相结合,并按屋面与地面高差折算计入绿地率。屋面与地面高差小于1.5米时,有效系数为1;屋面与地面高差大于1.5米但小于6米时,有效系数为0.6;屋面与地面高差超过6米时,不计入绿地率。
  3.5.5 住宅区公共绿地规划标准
  3.5.5.1 住宅区公共绿地总面积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确定,组团不应小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应小于1平方米/人;旧城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相应指标的70%。
  3.5.5.2 公共绿地宜结合小区或组团的社区体育设施和儿童游戏场地进行布置。
  3.5.5.3 居住小区公共绿地不应小于4000平方米,组团公共绿地不应小于400平方米;且其中的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3.5.5.4 公共绿地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位于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3.5.5.4的要求。

  表3.5.5.4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标准




┏━━━━━━━━━━━━━━━━┯━━━━━━━━━━━━━━━━┓
┃封闭型绿地           │开敞型绿地           ┃
┠────────┬───────┼────────┬───────┨
┃南侧多层楼   │南侧高层楼  │南侧多层楼   │南侧高层楼  ┃
┠────────┼───────┼────────┼───────┨
┃L ≥ 1.5L 2   │L ≥ 1.5L 2  │L ≥ 1.5L 2   │L ≥ 1.5L 2  ┃
┃   L ≥ 30m  │  L ≥ 50m │  L ≥ 30m  │  L ≥ 50m ┃
┠────────┼───────┼────────┼───────┨
┃S 1 ≥ 800㎡  │S1≥ 1800㎡  │S1 ≥ 500㎡   │S1≥ 1200㎡  ┃
┠────────┼───────┼────────┼───────┨
┃S 2 ≥ 1000㎡  │S2≥ 2000㎡  │S2 ≥ 600㎡   │S2≥ 1400㎡  ┃
┗━━━━━━━━┷━━━━━━━┷━━━━━━━━┷━━━━━━━┛

  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深圳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 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S2 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4 公共设施
  4.1 公共设施的分类分级标准
  4.1.1 公共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为八类:(1)教育设施;(2)医疗卫生设施;(3)文化娱乐设施;(4)体育设施;(5)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6)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7)商业设施;(8)市政公用设施。
  4.1.2 公共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地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五级配置。居住地区的人口规模为15~20万人,居住区的人口规模为4~6万人,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2万人。
  4.2 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
  4.2.1 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与规划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以市和区为单位,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合理布置,统筹安排。
  4.2.2 市级和区级教育设施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寄宿制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等。
  4.2.3 市级和区级医疗卫生设施包括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卫生防疫设施、预防保健机构和急救网络设施。
  4.2.4 区级文化设施宜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和新华书店等,布局宜相对集中,独立设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形成区级文化中心。
  4.2.5 区级体育设施宜包括体育场、游泳池和体育馆等,宜集中布局,形成区级体育中心。
  4.2.6 市级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应配置颐养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各区应设置敬老院和区级社会福利中心等基本设施,并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4.2.7 市级和区级商业设施应根据相关规划中所确定的市级和区级商业中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相应的商业设施。
  4.3 居住地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
  4.3.1 居住地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公共设施项目的安排应按照表4.3的规定。当居住人口规模达到居住地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规模时,应按照表4.3的规定配置本级及以下各级公共设施项目;当居住人口规模介于居住地区与居住区或居住区与居住小区之间时,除了按照低一级配置所有公共设施项目,还应根据需要选配高一级的部分公共设施项目。
  4.3.2 居住地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级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宜集中布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分别形成居住地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表4.3

公共设施配置标准汇总表




┏━┯━┯━━┯━━━━━━━━━┯━━━┯━━━┯━━━━━━━┯━━━━━━━━━┓
┃类│序│项目│一般规模(㎡/处) │服务规│配置 │  配置级别  │    备 注   ┃
┃别│号│名称│         │模(万│规定 │       │         ┃
┃ │ │  │         │人) │   │       │         ┃
┠─┼─┼──┼────┬────┼───┼───┼──┬─┬──┼─────────┨
┃ │ │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   │居住│居│居 │         ┃
┃ │ │  │    │    │   │   │地区│住│住 │         ┃
┃ │ │  │    │    │   │   │  │区│小 │         ┃
┃ │ │  │    │    │   │   │  │ │区 │         ┃
┠─┼─┼─┬┴┬───┼────┼───┼───┼──┼─┼──┼─────────┨
┃ │1 │寄│36│36000 │57600 ~│-  │  用│  │ │  │  寄宿制高中宜设┃
┃ │ │宿│班│~ 396│63000  │   │地面积│○ │ │  │36 班、 48 班或 60┃
┃教│ │制│ │00  │    │   │32 ~ │  │ │  │班,每班 50 座。 ┃
┃育│ │高│ │   │    │   │35㎡ │  │ │  │  寄宿制高中应设┃
┃设│ │中│ │   │    │   │/ 座,│  │ │  │置 400m 标准环形跑┃
┃施│ │ │ │   │    │   │建筑面│  │ │  │道(含不小于 100m ┃
┃ │ │ │ │   │    │   │积 20 │  │ │  │的直跑道),室内体┃
┃ │ │ │ │   │    │   │~22㎡│  │ │  │育馆 1 座,另至少 ┃
┃ │ │ │ │   │    │   │/ 座。│  │ │  │应设 4 ~ 6 个篮球┃
┃ │ │ │ │   │    │   │   │  │ │  │场、 3 ~ 5 个排球┃
┃ │ │ │ │   │    │   │   │  │ │  │场(兼羽毛球场)、┃
┃ │ │ │ │   │    │   │   │  │ │  │1 ~ 2 个网球场, ┃
┃ │ │ │ │   │    │   │   │  │ │  │1 个游泳池以及 300┃
┃ │ │ │ │   │    │   │   │  │ │  │~ 400㎡器械场地。┃
┠─┼─┼─┼─┼───┼────┼───┼───┼──┼─┼──┼─────────┨
┃ │ │ │48│48000 │76800 ~│-  │   │  │ │  │         ┃
┃ │ │ │班│~ 528│84000  │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 │60│60000 │96000 ~│-  │   │  │ │  │         ┃
┃ │ │ │班│~ 660│100000 │   │   │  │ │  │         ┃
┃ │ │ │ │00  │    │   │   │  │ │  │         ┃
┠─┼─┼─┼─┼───┼────┼───┼───┼──┼─┼──┼─────────┨
┃ │2 │普│18│7650 │16200 ~│<3.5 │  用│  │ │  │  普通高中宜设 ┃
┃ │ │通│班│~ 945│18900  │   │地面积│  │ │  │24 班、 30 班或 36┃
┃ │ │高│ │0   │    │   │18 ~ │  │●│  │班,每班 50 座。 ┃
┃ │ │中│ │   │    │   │21㎡/ │  │ │  │  在人口不足 3.5┃
┃ │ │ │ │   │    │   │座,建│  │ │  │万人的独立地区,宜┃
┃ │ │ │ │   │    │   │筑面积│  │ │  │考虑设置 18 班普通┃
┃ │ │ │ │   │    │   │8.5~ │  │ │  │高中。      ┃
┃ │ │ │ │   │    │   │10.5㎡│  │ │  │  普通高中的运动┃
┃ │ │ │ │   │    │   │/座。 │  │ │  │场与邻近住宅有一定┃
┃ │ │ │ │   │    │   │   │  │ │  │的间隔。运动场地应┃
┃ │ │ │ │   │    │   │   │  │ │  │设 200 ~ 400m 标 ┃
┃ │ │ │ │   │    │   │   │  │ │  │准环形跑道(其中含┃
┃ │ │ │ │   │    │   │   │  │ │  │不小于 60m 的直跑 ┃
┃ │ │ │ │   │    │   │   │  │ │  │道),室内体育馆 1┃
┃ │ │ │ │   │    │   │   │  │ │  │座,另至少应设 2 ┃
┃ │ │ │ │   │    │   │   │  │ │  │~ 3 个篮球场、 2 ┃
┃ │ │ │ │   │    │   │   │  │ │  │~ 3 个排球场(兼 ┃
┃ │ │ │ │   │    │   │   │  │ │  │羽毛球场), 1 个 ┃
┃ │ │ │ │   │    │   │   │  │ │  │游泳池以及 150 ~ ┃
┃ │ │ │ │   │    │   │   │  │ │  │200㎡器械场地。  ┃
┠─┼─┼─┼─┼───┼────┼───┼───┼──┼─┼──┼─────────┨
┃ │ │ │24│10200 │21600 ~│3.5 ~│   │  │ │  │         ┃
┃ │ │ │班│~ 126│25200  │4.5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 │30│12800 │27000 ~│4.5 ~│   │  │ │  │         ┃
┃ │ │ │班│~ 158│31500  │5.5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 │36│15300 │32400 ~│5.5 ~│   │  │ │  │         ┃
┃ │ │ │班│~ 189│37800  │6.5  │   │  │ │  │         ┃
┃ │ │ │ │00  │    │   │   │  │ │  │         ┃
┠─┼─┼─┼─┼───┼────┼───┼───┼──┼─┼──┼─────────┨
┃ │3 │初│18│7200 │13500 ~│<3  │  用│  │●│○ │  初中宜设 24 班┃
┃ │ │中│班│~8550│16200  │   │地面积│  │ │  │、 30 班或 36 班,┃
┃ │ │ │ │   │    │   │15 ~ │  │ │  │每班 50 座。   ┃
┃ │ │ │ │   │    │   │18㎡/ │  │ │  │  初中应按其服务┃
┃ │ │ │ │   │    │   │座,建│  │ │  │范围均匀布置,市区┃
┃ │ │ │ │   │    │   │筑面积│  │ │  │范围内初中的服务半┃
┃ │ │ │ │   │    │   │8~9.5│  │ │  │径不宜大于 1000m ┃
┃ │ │ │ │   │    │   │㎡/座 │  │ │  │。在人口不足 3 万 ┃
┃ │ │ │ │   │    │   │。  │  │ │  │人的独立地区,宜考┃
┃ │ │ │ │   │    │   │   │  │ │  │虑设置 18 班。  ┃
┠─┼─┼─┼─┼───┼────┼───┼───┼──┼─┼──┼─────────┨
┃ │ │ │24│9600 │18000 ~│3 ~ 4│   │  │ │  │         ┃
┃ │ │ │班│~ 114│21600  │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 │30│12000 │22500 ~│4 ~ 5│   │  │ │  │         ┃
┃ │ │ │班│~ 143│27000  │   │   │  │ │  │         ┃
┃ │ │ │ │00  │    │   │   │  │ │  │         ┃
┠─┼─┼─┼─┴───┴────┼───┼───┼──┴─┴──┼─────────┨
┃类│序│项│一般规模( ㎡/处) │服务规│  配│配置级别   │备 注       ┃
┃别│号│目│          │模(万│置规定│       │         ┃
┃ │ │名│          │人) │   │       │         ┃
┃ │ │称│          │   │   │       │         ┃
┠─┼─┼─┼─────┬────┼───┼───┼──┬──┬─┼─────────┨
┃ │ │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   │居住│居住│居│         ┃
┃ │ │ │     │    │   │   │地区│区 │住│         ┃
┃ │ │ │     │    │   │   │  │  │小│         ┃
┃ │ │ │     │    │   │   │  │  │区│         ┃
┠─┼─┼─┼────┬┴┬───┼───┼───┼──┼──┼─┼─────────┨
┃ │ │初│36 班  │14│27000 │5 ~ 6│  -│  │  │ │  初 中的运动场 ┃
┃ │ │中│    │40│~ 324│   │   │  │  │ │与邻近住宅有一定的┃
┃教│3 │ │    │0 │00  │   │   │  │  │ │间隔。学校运动场地┃
┃育│ │ │    │~│   │   │   │  │  │ │应设 200 ~ 300m ┃
┃设│ │ │    │17│   │   │   │  │  │ │标准环形跑道(其中┃
┃施│ │ │    │10│   │   │   │  │  │ │含不小于 60m 的直 ┃
┃ │ │ │    │0 │   │   │   │  │  │ │跑道),风雨操场或┃
┃ │ │ │    │ │   │   │   │  │  │ │室内体育馆 1 座, ┃
┃ │ │ │    │ │   │   │   │  │  │ │另至少设 2 ~ 3 个┃
┃ │ │ │    │ │   │   │   │  │  │ │篮球场、 2 ~ 3 个┃
┃ │ │ │    │ │   │   │   │  │  │ │排球场(兼羽毛球场┃
┃ │ │ │    │ │   │   │   │  │  │ │)以及 150 ~ 200 ┃
┃ │ │ │    │ │   │   │   │  │  │ │㎡器械场地。 18  ┃
┃ │ │ │    │ │   │   │   │  │  │ │班学校可适当减少球┃
┃ │ │ │    │ │   │   │   │  │  │ │场数 。      ┃
┃ │ │ │    │ │   │   │   │  │  │ │  18 班、 24 班 ┃
┃ │ │ │    │ │   │   │   │  │  │ │学校用地应保证至少┃
┃ │ │ │    │ │   │   │   │  │  │ │有一个边长不小于 ┃
┃ │ │ │    │ │   │   │   │  │  │ │55m , 30 班、 36 ┃
┃ │ │ │    │ │   │   │   │  │  │ │班学校用地应保证至┃
┃ │ │ │    │ │   │   │   │  │  │ │少有一个边长不小于┃
┃ │ │ │    │ │   │   │   │  │  │ │65m 。      ┃
┠─┼─┼─┼────┼─┼───┼───┼───┼──┼──┼─┼─────────┨
┃ │4 │九│27 班  │10│20200 │<1.5 │  用│  │○ │○│  新建地区在用地┃
┃ │ │年│    │80│~ 230│   │地面积│  │  │ │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 │ │一│    │0 │00  │   │15 ~ │  │  │ │可考虑小学与初中合┃
┃ │ │贯│    │~│   │   │17㎡ │  │  │ │并,建设九年一贯制┃
┃ │ │制│    │12│   │   │/ 座,│  │  │ │学校。九年一贯制学┃
┃ │ │学│    │20│   │   │建筑面│  │  │ │校宜设 36 班、 45 ┃
┃ │ │校│    │0 │   │   │积 8 │  │  │ │班或 54 班,每班 ┃
┃ │ │ │    │ │   │   │~ 9㎡│  │  │ │50 座。学校的服务 ┃
┃ │ │ │    │ │   │   │/ 座 │  │  │ │半径宜控制在 500 ┃
┃ │ │ │    │ │   │   │。  │  │  │ │~ 1000m 范围内。 ┃
┃ │ │ │    │ │   │   │   │  │  │ │  学校运动场地应┃
┃ │ │ │    │ │   │   │   │  │  │ │设 200 ~ 300m 标 ┃
┃ │ │ │    │ │   │   │   │  │  │ │准环形跑道(其中含┃
┃ │ │ │    │ │   │   │   │  │  │ │不小于 60m 的直跑 ┃
┃ │ │ │    │ │   │   │   │  │  │ │道),风雨操场或室┃
┃ │ │ │    │ │   │   │   │  │  │ │内体育馆 1 座,另 ┃
┃ │ │ │    │ │   │   │   │  │  │ │至少设 3 ~ 5 个篮┃
┃ │ │ │    │ │   │   │   │  │  │ │球场、 2 ~ 3 个排┃
┃ │ │ │    │ │   │   │   │  │  │ │球场(兼羽毛球场)┃
┃ │ │ │    │ │   │   │   │  │  │ │, 200 ~ 270㎡  ┃
┃ │ │ │    │ │   │   │   │  │  │ │器械场地。    ┃
┠─┼─┼─┼────┼─┼───┼───┼───┼──┼──┼─┼─────────┨
┃ │ │ │36 班  │14│27000 │1.5 ~│   │  │  │ │         ┃
┃ │ │ │    │40│~ 306│2   │   │  │  │ │         ┃
┃ │ │ │    │0 │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45 班  │18│33700 │2 ~ 3│   │  │  │ │         ┃
┃ │ │ │    │00│~ 383│   │   │  │  │ │         ┃
┃ │ │ │    │0 │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54 班  │21│40500 │3 ~ │   │  │  │ │         ┃
┃ │ │ │    │60│~ 459│3.5  │   │  │  │ │         ┃
┃ │ │ │    │0 │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0 │   │   │   │  │  │ │         ┃
┠─┼─┼─┼────┼─┼───┼───┼───┼──┼──┼─┼─────────┨
┃ │5 │小│18 班  │53│11300 │<1.5 │  用│  │  │ │  小学宜设 24 班┃
┃ │ │学│    │00│~ 137│   │地面积│  │  │ │、 30 班或 36 班,┃
┃ │ │ │    │~│00  │   │14 ~ │  │  │●│每班 45 座。   ┃
┃ │ │ │    │61│   │   │17㎡ │  │  │ │  小学应按其服务┃
┃ │ │ │    │00│   │   │/ 座,│  │  │ │范围均衡布置,服务┃
┃ │ │ │    │ │   │   │建筑面│  │  │ │半径不宜大于 500m ┃
┃ │ │ │    │ │   │   │积 6.5│  │  │ │。在不足 1.5 万人 ┃
┃ │ │ │    │ │   │   │~ 7 │  │  │ │的独立地区宜设置 ┃
┃ │ │ │    │ │   │   │.5㎡ │  │  │ │18 班小学。    ┃
┃ │ │ │    │ │   │   │/ 座。│  │  │ │  小学的设置应避┃
┃ │ │ │    │ │   │   │   │  │  │ │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
┃ │ │ │    │ │   │   │   │  │  │ │干道和铁路,不宜与┃
┃ │ │ │    │ │   │   │   │  │  │ │商场、市场、公共娱┃
┃ │ │ │    │ │   │   │   │  │  │ │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
┃ │ │ │    │ │   │   │   │  │  │ │等场所毗邻。   ┃
┠─┼─┼─┼────┼─┼───┼───┼───┼──┼──┼─┼─────────┨
┃ │ │ │24 班  │70│15000 │1.5 ~│   │  │  │ │         ┃
┃ │ │ │    │00│~ 183│2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81│   │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30 班  │88│18900 │2 ~ │   │  │  │ │         ┃
┃ │ │ │    │00│~ 230│2.5  │   │  │  │ │         ┃
┃ │ │ │    │~│00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0 │   │   │   │  │  │ │         ┃
┠─┼─┼─┴┬───┴─┴───┼───┼───┴┬─┴──┴─┼─────────┨
┃类│序│项目│一般规模(㎡/处) │服务规│配置规定│配置级别  │备 注       ┃
┃别│号│名称│         │模(万│    │      │         ┃
┃ │ │  │         │人) │    │      │         ┃
┠─┼─┼──┼────┬────┼───┼────┼─┬──┬─┼─────────┨
┃ │ │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    │居│居住│居│         ┃
┃ │ │  │    │    │   │    │住│区 │住│         ┃
┃ │ │  │    │    │   │    │地│  │小│         ┃
┃ │ │  │    │    │   │    │区│  │区│         ┃
┠─┼─┼─┬┴┬───┼────┼───┼────┼─┼──┼─┼─────────┨
┃ │ │小│36│10500 │22600 ~│2.5 ~│  - │ │  │ │  小学的运动场与┃
┃ │ │学│班│~ 122│27500  │3   │    │ │  │ │邻近住宅宜保留一定┃
┃教│5 │ │ │00  │    │   │    │ │  │ │的间隔。学校运动场┃
┃育│ │ │ │   │    │   │    │ │  │ │地应设 200m 标准环┃
┃设│ │ │ │   │    │   │    │ │  │ │形跑道(其中含不小┃
┃施│ │ │ │   │    │   │    │ │  │ │于 60m 的直跑道) ┃
┃ │ │ │ │   │    │   │    │ │  │ │,风雨操场 1 座, ┃
┃ │ │ │ │   │    │   │    │ │  │ │至少设 2 ~ 3 个篮┃
┃ │ │ │ │   │    │   │    │ │  │ │球场, 2 个排球场 ┃
┃ │ │ │ │   │    │   │    │ │  │ │(兼羽毛球场),以┃
┃ │ │ │ │   │    │   │    │ │  │ │及 100 ~ 200㎡  ┃
┃ │ │ │ │   │    │   │    │ │  │ │器械场地。 18 班学┃
┃ │ │ │ │   │    │   │    │ │  │ │校可适当减少球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班和 24 班 ┃
┃ │ │ │ │   │    │   │    │ │  │ │学校用地应保证至少┃
┃ │ │ │ │   │    │   │    │ │  │ │有一个边长不小于 ┃
┃ │ │ │ │   │    │   │    │ │  │ │55m , 30 班和 36 ┃
┃ │ │ │ │   │    │   │    │ │  │ │班学校用地应保证至┃
┃ │ │ │ │   │    │   │    │ │  │ │少有一个边长不小于┃
┃ │ │ │ │   │    │   │    │ │  │ │65m 。      ┃
┠─┼─┼─┼─┼───┼────┼───┼────┼─┼──┼─┼─────────┨
┃ │6 │幼│6 │1600 │1800 ~ │<0.7 │  用地│ │  │ │  幼(托)儿园宜┃
┃ │ │儿│班│~ 200│2100  │   │面积 10 │ │  │ │设 6 班、 9 班、 ┃
┃ │ │ │ │0   │    │   │~ 12㎡ │ │  │●│12 班或 18 班。每 ┃
┃ │ │ │ │   │    │   │/ 座,建│ │  │ │班 30 座。幼(托)┃
┃ │ │ │ │   │    │   │筑面积 9│ │  │ │儿园应按其服务范围┃
┃ │ │园│ │   │    │   │~ 11㎡ │ │  │ │均衡分布,服务半径┃
┃ │ │ │ │   │    │   │/ 座。 │ │  │ │宜为 100 ~ 300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幼(托)儿园应┃
┃ │ │ │ │   │    │   │    │ │  │ │独立占地,有独立院┃
┃ │ │ │ │   │    │   │    │ │  │ │落和出入口。   ┃
┃ │ │ │ │   │    │   │    │ │  │ │  幼(托)儿园 ┃
┃ │ │ │ │   │    │   │    │ │  │ │应有全园共享的游戏┃
┃ │ │ │ │   │    │   │    │ │  │ │场地,室外游戏场地┃
┃ │ │ │ │   │    │   │    │ │  │ │面积(㎡) =18 0 ┃
┃ │ │ │ │   │    │   │    │ │  │ │+ 20 ×( N - 1 ┃
┃ │ │ │ │   │    │   │    │ │  │ │), N 为班数。同 ┃
┃ │ │ │ │   │    │   │    │ │  │ │时应设置各班专用的┃
┃ │ │ │ │   │    │   │    │ │  │ │室外游戏场地,场地┃
┃ │ │ │ │   │    │   │    │ │  │ │应日照充足并采取分┃
┃ │ │ │ │   │    │   │    │ │  │ │隔措施,场地面积不┃
┃ │ │ │ │   │    │   │    │ │  │ │应小于 60㎡。   ┃
┠─┼─┼─┼─┼───┼────┼───┼────┼─┼──┼─┼─────────┨
┃ │ │ │9 │2400 │2700 ~ │0.7 ~│    │ │  │ │         ┃
┃ │ │ │班│~ 300│3200  │1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12│3200 │3600 ~ │1 ~ │    │ │  │ │         ┃
┃ │ │ │班│~ 390│4300  │1.5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18│4800 │5400 ~ │1.5 ~│    │ │  │ │         ┃
┃ │ │ │班│~ 580│6500  │2   │    │ │  │ │         ┃
┃ │ │ │ │0   │    │   │    │ │  │ │         ┃
┠─┼─┼─┼─┼───┼────┼───┼────┼─┼──┼─┼─────────┨
┃医│7 │综│20│12000 │22000 ~│4 ~ 6│  用地│ │  │ │  全市医院总规模┃
┃疗│ │合│0 │~ 140│24000  │   │面积 110│ │● │ │按 4 床 / 千人标准┃
┃卫│ │医│床│00  │    │   │~ 120㎡│●│  │ │计算。      ┃
┃生│ │院│ │   │    │   │/ 床, │ │  │ │  对于市级或区级┃
┃设│ │ │ │   │    │   │建筑面积│ │  │ │医院而言,宜配建 ┃
┃施│ │ │ │   │    │   │60 ~  │ │  │ │800 床或以上规模的┃
┃ │ │ │ │   │    │   │70㎡/  │ │  │ │大型综合医院。  ┃
┃ │ │ │ │   │    │   │床。  │ │  │ │         ┃
┠─┼─┼─┼─┼───┼────┼───┼────┼─┼──┼─┼─────────┨
┃ │ │ │50│30000 │55000 ~│10 ~ │    │ │  │ │         ┃
┃ │ │ │0 │~ 350│60000  │12  │    │ │  │ │         ┃
┃ │ │ │床│00  │    │   │    │ │  │ │         ┃
┠─┼─┼─┼─┼───┼────┼───┼────┼─┼──┼─┼─────────┨
┃ │ │ │80│48000 │88000 ~│15 ~ │    │ │  │ │         ┃
┃ │ │ │0 │~ 560│96000  │20  │    │ │  │ │         ┃
┃ │ │ │床│00  │    │   │    │ │  │ │         ┃
┠─┼─┼─┴┬┴───┴──┬─┴─┬─┴───┬┴─┴──┴┬┴─────────┨
┃类│序│项目│一般规模(㎡ │  服│配置规定 │配置级别  │备 注        ┃
┃别│号│名称│/ 处)    │务规模│     │      │          ┃
┃ │ │  │       │(万人│     │      │          ┃
┃ │ │  │       │)  │     │      │          ┃
┠─┼─┼──┼────┬──┼───┼─────┼─┬──┬─┼──────────┨
┃ │ │  │建筑面积│用地│   │     │居│居住│居│          ┃
┃ │ │  │    │面积│   │     │住│区 │住│          ┃
┃ │ │  │    │  │   │     │地│  │小│          ┃
┃ │ │  │    │  │   │     │区│  │区│          ┃
┠─┼─┼──┼────┼──┼───┼─────┼─┼──┼─┼──────────┨
┃医│8 │门诊│2000 ~ │- │3 ~ 5│  -  │ │● │ │  在设置有大型综合┃
┃疗│ │部 │3000  │  │   │     │ │  │ │医院的居住区内不宜单┃
┃卫│ │  │    │  │   │     │ │  │ │独设置门诊部。   ┃
┃生│ │  │    │  │   │     │ │  │ │          ┃
┃设│ │  │    │  │   │     │ │  │ │          ┃
┃施│ │  │    │  │   │     │ │  │ │          ┃
┠─┼─┼──┼────┼──┼───┼─────┼─┼──┼─┼──────────┨
┃ │9 │社区│400 ~ │- │1 ~ 2│-    │ │  │●│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 │ │健康│1000  │  │   │     │ │  │ │主要开展健康促进、卫┃
┃ │ │服务│    │  │   │     │ │  │ │生防病、妇幼保健、老┃
┃ │ │中心│    │  │   │     │ │  │ │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
┃ │ │  │    │  │   │     │ │  │ │常见病诊疗等工作。 ┃
┃ │ │  │    │  │   │     │ │  │ │  少于 1 万人的独 ┃
┃ │ │  │    │  │   │     │ │  │ │立地段,应设 1 处社 ┃
┃ │ │  │    │  │   │     │ │  │ │区健康服务中心。  ┃
┃ │ │  │    │  │   │     │ │  │ │  宜与其它非独立占┃
┃ │ │  │    │  │   │     │ │  │ │地的社区服务设施组合┃
┃ │ │  │    │  │   │     │ │  │ │设置。       ┃
┠─┼─┼──┼────┼──┼───┼─────┼─┼──┼─┼──────────┨
┃文│10│文化│5000 ~ │- │10 ~ │  居住地│●│  │ │  宜配置图书阅览、┃
┃化│ │站 │7000  │  │15  │区级文化设│ │  │ │培训、少儿活动、展 ┃
┃娱│ │  │    │  │   │施人均面积│ │  │ │览、文艺康乐等室内活┃
┃乐│ │  │    │  │   │不低于  │ │  │ │动以及进行文化活动的┃
┃设│ │  │    │  │   │0.05㎡。 │ │  │ │文化广场。     ┃
┃施│ │  │    │  │   │     │ │  │ │  若文化站附设影 ┃
┃ │ │  │    │  │   │     │ │  │ │院,宜按照影院指标增┃
┃ │ │  │    │  │   │     │ │  │ │加建筑面积。    ┃
┠─┼─┼──┼────┼──┼───┼─────┼─┼──┼─┼──────────┨
┃ │11│居住│4000 ~ │- │4 ~ 6│  居住区│ │● │ │  宜配置文化康乐设┃
┃ │ │区级│6000  │  │   │级文化设施│ │  │ │施、图书阅览、科技普┃
┃ │ │文化│    │  │   │人均面积应│ │  │ │法、教育培训等设施,┃
┃ │ │中心│    │  │   │不低于  │ │  │ │并应专门设置老人活动┃
┃ │ │  │    │  │   │0.1㎡。  │ │  │ │中心、青少年活动中 ┃
┃ │ │  │    │  │   │     │ │  │ │心、儿童活动中心、儿┃
┃ │ │  │    │  │   │     │ │  │ │童图书阅览馆(室)等┃
┃ │ │  │    │  │   │     │ │  │ │项目,宜设置多功能 ┃
┃ │ │  │    │  │   │     │ │  │ │厅、展览厅、电脑室 ┃
┃ │ │  │    │  │   │     │ │  │ │等。        ┃
┃ │ │  │    │  │   │     │ │  │ │  规模较大的工业区┃
┃ │ │  │    │  │   │     │ │  │ │内应设一处。    ┃
┠─┼─┼──┼────┼──┼───┼─────┼─┼──┼─┼──────────┨
┃ │12│居住│1500 ~ │- │1 ~ 2│  居住小│ │  │ │  宜配置文化康乐、┃
┃ │ │小区│3000  │  │   │区级文化设│ │  │ │图书阅览、科普宣传、┃
┃ │ │级文│    │  │   │施人均面积│ │  │●│老年人活动、青少年活┃
┃ │ │化室│    │  │   │不应低于 │ │  │ │动及儿童活动等活动设┃
┃ │ │  │    │  │   │0.15㎡。 │ │  │ │施。        ┃
┃ │ │  │    │  │   │     │ │  │ │  居住人口不足 1.0┃
┃ │ │  │    │  │   │     │ │  │ │万人应设 1 处。   ┃
┠─┼─┼──┼────┴──┴──┬┴──┬──┴─┼──┴─┴┬─────────┨
┃类│序│项目│一般规模(㎡/处)  │服务规│配置规定│ 配置级别 │备 注       ┃
┃别│号│名称│          │模(万│    │     │         ┃
┃ │ │  │          │人) │    │     │         ┃
┠─┼─┼──┼────┬─────┼───┼────┼─┬─┬─┼─────────┨
┃ │ │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   │    │居│居│居│         ┃
┃ │ │  │    │     │   │    │住│住│住│         ┃
┃ │ │  │    │     │   │    │地│区│小│         ┃
┃ │ │  │    │     │   │    │区│ │区│         ┃
┠─┼─┼──┼────┼─────┼───┼────┼─┼─┼─┼─────────┨
┃ │13│  │-   │12000 ~ │4 ~ 6│  居住│ │●│ │  宜配置户外健身┃
┃ │ │综合│    │18000   │   │区级体育│ │ │ │场地(包括室外器械┃
┃体│ │体育│    │     │   │设施人均│ │ │ │场地、慢跑道等)、┃
┃育│ │活动│    │     │   │面积应不│ │ │ │排球场、篮球场、网┃
┃设│ │中心│    │     │   │低于  │ │ │ │球场、羽毛球场、游┃
┃施│ │  │    │     │   │0.3㎡。 │ │ │ │泳池以及儿童活动场┃
┃ │ │  │    │     │   │    │ │ │ │所等。      ┃
┠─┼─┼──┼────┼─────┼───┼────┼─┼─┼─┼─────────┨
┃ │14│  │200 ~ │2000 ~  │4 ~ 6│    │ │●│ │  宜与体育活动中┃
┃ │ │游泳│300   │3000   │   │    │ │ │ │心或社区体育活动场┃
┃ │ │池 │    │     │   │    │ │ │ │地合设。     ┃
┠─┼─┼──┼────┼─────┼───┼────┼─┼─┼─┼─────────┨
┃ │15│  │-   │200 ~  │<0.5 │  居住│ │ │●│  社区体育活动场┃
┃ │ │社区│    │1500   │   │小区级体│ │ │ │地宜结合住宅区绿地┃
┃ │ │体育│    │   1500 │0.5 ~│育活动场│ │ │ │或社区文化娱乐中心┃
┃ │ │活动│    │~ 3000  │1   │地的人均│ │ │ │,设置户外健身场地┃
┃ │ │场地│    │   3000 │   1│面积不应│ │ │ │(包括室外器械场地┃
┃ │ │  │    │~ 6000  │~ 2 │低于  │ │ │ │、慢跑道等)、篮球┃
┃ │ │  │    │     │   │0.3㎡。 │ │ │ │场、网球场、羽毛球┃
┃ │ │  │    │     │   │    │ │ │ │场、儿童活动场所等┃
┃ │ │  │    │     │   │    │ │ │ │设施,条件许可还宜┃
┃ │ │  │    │     │   │    │ │ │ │设置游泳池、排球场┃
┃ │ │  │    │     │   │    │ │ │ │等。       ┃
┠─┼─┼──┼────┼─────┼───┼────┼─┼─┼─┼─────────┨
┃社│16│  │3000 ~ │5000 ~  │-  │  用地│○│ │ │  为缺少家庭照顾┃
┃会│ │敬老│6000  │9000   │   │面积 25 │ │ │ │的老年人提供居住及┃
┃福│ │院 │    │     │   │~ 30㎡ │ │ │ │文化娱乐场所。  ┃
┃利│ │  │    │     │   │/ 床,建│ │ │ │         ┃
┃与│ │  │    │     │   │筑面积 │ │ │ │  各区敬老院每处┃
┃保│ │(颐│    │     │   │15 ~  │ │ │ │容纳 200 ~ 300 床┃
┃障│ │养院│    │     │   │20㎡/  │ │ │ │,有条件的居住地区┃
┃设│ │) │    │     │   │床。  │ │ │ │可参照设置。   ┃
┃施│ │  │    │     │   │    │ │ │ │         ┃
┠─┼─┼──┼────┴─────┼───┼────┼─┴─┼─┴─────────┨
┃类│序│项目│一般规模(㎡/处)  │服务规│配置规定│配置级│备 注         ┃
┃别│号│名称│          │模(万│    │别  │           ┃
┃ │ │  │          │人) │    │   │           ┃
┠─┼─┼──┼────┬─────┼───┼────┼─┬─┼────┬──────┨
┃ │ │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   │    │居│居│居住小区│      ┃
┃ │ │  │    │     │   │    │住│住│    │      ┃
┃ │ │  │    │     │   │    │地│区│    │      ┃
┃ │ │  │    │     │   │    │区│ │    │      ┃
┠─┼─┼──┼────┼─────┼───┼────┼─┼─┼────┼──────┨
┃行│17│街道│1500 ~ │-    │10 ~ │-   │●│ │    │  街道办事┃
┃政│ │办事│2500  │     │15  │    │ │ │    │处的办公用房┃
┃管│ │处 │    │     │   │    │ │ │    │宜独立占地,┃
┃理│ │  │    │     │   │    │ │ │    │且与社区服务┃
┃与│ │  │    │     │   │    │ │ │    │中心和街道劳┃
┃社│ │  │    │     │   │    │ │ │    │动保障事务所┃
┃区│ │  │    │     │   │    │ │ │    │等组合设置。┃
┃服│ │  │    │     │   │    │ │ │    │      ┃
┃务│ │  │    │     │   │    │ │ │    │      ┃
┃设│ │  │    │     │   │    │ │ │    │      ┃
┃施│ │  │    │     │   │    │ │ │    │      ┃
┠─┼─┼──┼────┼─────┼───┼────┼─┼─┼────┼──────┨
┃ │18│社区│100 ~ │-    │1 ~ 2│-   │ │ │●   │  社区居委┃
┃ │ │居委│200   │     │   │    │ │ │    │会负责社区管┃
┃ │ │会 │    │     │   │    │ │ │    │理,其办公用┃
┃ │ │  │    │     │   │    │ │ │    │房宜与其它非┃
┃ │ │  │    │     │   │    │ │ │    │独立占地的社┃
┃ │ │  │    │     │   │    │ │ │    │区公共设施组┃
┃ │ │  │    │     │   │    │ │ │    │合设置。  ┃
┠─┼─┼──┼────┼─────┼───┼────┼─┼─┼────┼──────┨
┃ │19│社区│1500 ~ │-    │10 ~ │-   │●│ │    │  宜设置助┃
┃ │ │服务│2000  │     │15  │    │ │ │    │残、康复保健┃
┃ │ │中心│    │     │   │    │ │ │    │、家政服务、┃
┃ │ │  │    │     │   │    │ │ │    │计划生育宣传┃
┃ │ │  │    │     │   │    │ │ │    │咨询、婚姻中┃
┃ │ │  │    │     │   │    │ │ │    │介等社会救助┃
┃ │ │  │    │     │   │    │ │ │    │和便民利民的┃
┃ │ │  │    │     │   │    │ │ │    │服务项目。 ┃
┃ │ │  │    │     │   │    │ │ │    │  宜与街道┃
┃ │ │  │    │     │   │    │ │ │    │办事处组合设┃
┃ │ │  │    │     │   │    │ │ │    │置。    ┃
┠─┼─┼──┼────┼─────┼───┼────┼─┼─┼────┼──────┨
┃ │20│社区│200 ~ │-    │1 ~ 2│-   │ │ │●   │  宜设置社┃
┃ │ │服务│300   │     │   │    │ │ │    │会救助、社区┃
┃ │ │站 │    │     │   │    │ │ │    │的便民利民服┃
┃ │ │  │    │     │   │    │ │ │    │务。    ┃
┃ │ │  │    │     │   │    │ │ │    │  宜与社区┃
┃ │ │  │    │     │   │    │ │ │    │居委会及其它┃
┃ │ │  │    │     │   │    │ │ │    │非独立占地的┃
┃ │ │  │    │     │   │    │ │ │    │社区公共设施┃
┃ │ │  │    │     │   │    │ │ │    │组合设置。 ┃
┠─┼─┼──┼────┼─────┼───┼────┼─┼─┼────┼──────┨
┃ │21│派出│2500 ~ │2000 ~  │10 ~ │-   │●│ │    │  宜结合公┃
┃ │ │所 │3000  │2500   │15  │    │ │ │    │安系统内部基┃
┃ │ │  │    │     │   │    │ │ │    │层设施建设的┃
┃ │ │  │    │     │   │    │ │ │    │有关规划,进┃
┃ │ │  │    │     │   │    │ │ │    │行选址。  ┃
┠─┼─┼──┼────┼─────┼───┼────┼─┼─┼────┼──────┨
┃ │22│社区│20 ~ 50│-    │1 ~ 2│-   │ │ │●   │  宜与社区┃
┃ │ │警务│    │     │   │    │ │ │    │居委会及其它┃
┃ │ │室 │    │     │   │    │ │ │    │非独立占地的┃
┃ │ │  │    │     │   │    │ │ │    │社区公共设施┃
┃ │ │  │    │     │   │    │ │ │    │组合设置。 ┃
┠─┼─┼──┼────┼─────┼───┼────┼─┼─┼────┼──────┨
┃商│23│  │-   │-    │4 ~ 6│  建筑│ │○│    │  宜相对集┃
┃业│ │居住│    │     │   │面积 400│ │ │    │中布局,独立┃
┃设│ │区级│    │     │   │~ 500㎡│ │ │    │设置。   ┃
┃施│ │商业│    │     │   │/ 千人。│ │ │    │  若设置于┃
┃ │ │设施│    │     │   │    │ │ │    │建筑物底层,┃
┃ │ │  │    │     │   │    │ │ │    │应有独立出入┃
┃ │ │  │    │     │   │    │ │ │    │口。    ┃
┠─┼─┼──┼────┼─────┼───┼────┼─┼─┼────┼──────┨
┃ │24│  │-   │-    │1 ~ 2│  建筑│ │ │○   │  布局应将┃
┃ │ │居住│    │     │   │面积 450│ │ │    │其噪声和气味┃
┃ │ │小区│    │     │   │~ 550㎡│ │ │    │对周围环境的┃
┃ │ │级商│    │     │   │/ 千人 │ │ │    │影响减至最低┃
┃ │ │业设│    │     │   │。   │ │ │    │程度,宜设置┃
┃ │ │施 │    │     │   │    │ │ │    │于住宅底层,┃
┃ │ │  │    │     │   │    │ │ │    │但应有独立的┃
┃ │ │  │    │     │   │    │ │ │    │出入口。餐饮┃
┃ │ │  │    │     │   │    │ │ │    │店宜集中布置┃
┃ │ │  │    │     │   │    │ │ │    │,不应设于多┃
┃ │ │  │    │     │   │    │ │ │    │层住宅底层。┃
┃ │ │  │    │     │   │    │ │ │    │  社区肉菜┃
┃ │ │  │    │     │   │    │ │ │    │市场应设在室┃
┃ │ │  │    │     │   │    │ │ │    │内,宜设在运┃
┃ │ │  │    │     │   │    │ │ │    │输车辆易于进┃
┃ │ │  │    │     │   │    │ │ │    │出的相对独立┃
┃ │ │  │    │     │   │    │ │ │    │地段,与住宅┃
┃ │ │  │    │     │   │    │ │ │    │要有一定的间┃
┃ │ │  │    │     │   │    │ │ │    │隔。社区肉菜┃
┃ │ │  │    │     │   │    │ │ │    │市场的建筑面┃
┃ │ │  │    │     │   │    │ │ │    │积宜控制在 ┃
┃ │ │  │    │     │   │    │ │ │    │500~1500㎡ ┃
┃ │ │  │    │     │   │    │ │ │    │。     ┃
┠─┴┬┴┬─┴─┬──┴─────┴┬──┴┬──┬┴─┴─┼────┴──────┨
┃类别│序│项目名│一般规模(㎡/处) │  服│配置│配置级别│备 注         ┃
┃  │号│称  │         │务规模│规定│    │           ┃
┃  │ │   │         │(万人│  │    │           ┃
┃  │ │   │         │)  │  │    │           ┃
┠──┼─┼───┼────┬────┼───┼──┼─┬─┬┴┬──────────┨
┃  │ │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  │居│居│居│          ┃
┃  │ │   │    │    │   │  │住│住│住│          ┃
┃  │ │   │    │    │   │  │地│区│小│          ┃
┃  │ │   │    │    │   │  │区│ │区│          ┃
┠──┼─┼───┼────┼────┼───┼──┼─┼─┼─┼──────────┨
┃市政│25│邮政支│1500  │2000  │-  │- │●│ │ │  邮政支局宜独立占┃
┃公用│ │局  │    │    │   │  │ │ │ │地,便于车辆出入及识┃
┃设施│ │   │    │    │   │  │ │ │ │别。        ┃
┠──┼─┼───┼────┼────┼───┼──┼─┼─┼─┼──────────┨
┃  │26│邮政所│100 ~ │-   │-  │- │ │ │●│  邮政所应设在人流┃
┃  │ │   │150   │    │   │  │ │ │ │集中的场所,便于车辆┃
┃  │ │   │    │    │   │  │ │ │ │出入及识别。    ┃
┃  │ │   │    │    │   │  │ │ │ │  宜与其它非独立占┃
┃  │ │   │    │    │   │  │ │ │ │地的公共设施组合设 ┃
┃  │ │   │    │    │   │  │ │ │ │置。        ┃
┠──┼─┼───┼────┼────┼───┼──┼─┼─┼─┼──────────┨
┃  │27│液化石│100 ~ │1000 ~ │-  │- │ │○│ │  服务半径宜为 1 ┃
┃  │ │油气瓶│200   │1500  │   │  │ │ │ │~ 3km 。      ┃
┃  │ │装供应│    │    │   │  │ │ │ │          ┃
┃  │ │站  │    │    │   │  │ │ │ │          ┃
┠──┼─┼───┼────┼────┼───┼──┼─┼─┼─┼──────────┨
┃  │28│垃圾收│50 ~ 90│100 ~ │-  │- │ │ │●│  每 0.1 ~ 1k㎡ ┃
┃  │ │集站 │    │150   │   │  │ │ │ │应设一处垃圾收集站,┃
┃  │ │   │    │    │   │  │ │ │ │宜采用分类收集方式,┃
┃  │ │   │    │    │   │  │ │ │ │且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
┃  │ │   │    │    │   │  │ │ │ │不小于 5m 。    ┃
┠──┼─┼───┼────┼────┼───┼──┼─┼─┼─┼──────────┨
┃  │29│再生资│800 ~ │1000 ~ │-  │- │○│ │ │  宜独立占地,并应┃
┃  │ │源回收│1200  │1500  │   │  │ │ │ │设置在与周围建筑物的┃
┃  │ │站  │    │    │   │  │ │ │ │间隔不小于 50m 的隐 ┃
┃  │ │   │    │    │   │  │ │ │ │蔽地段,避免对居民生┃
┃  │ │   │    │    │   │  │ │ │ │活的干扰。     ┃
┠──┼─┼───┼────┼────┼───┼──┼─┼─┼─┼──────────┨
┃  │30│再生资│30 ~  │-   │-  │- │ │ │●│  宜与垃圾收集站或┃
┃  │ │源回收│100   │    │   │  │ │ │ │基层环卫管理机构组合┃
┃  │ │点  │    │    │   │  │ │ │ │设置。       ┃
┃  │ │   │    │    │   │  │ │ │ │  应与周围建筑物的┃
┃  │ │   │    │    │   │  │ │ │ │间隔不小于 5m 。  ┃
┠──┼─┼───┼────┼────┼───┼──┼─┼─┼─┼──────────┨
┃  │31│公共厕│60 ~ 80│60 ~ 80│1 ~ 2│- │ │ │●│  独立式公共厕所与┃
┃  │ │所  │    │    │   │  │ │ │ │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不┃
┃  │ │   │    │    │   │  │ │ │ │小于 5m ,周围宜设绿┃
┃  │ │   │    │    │   │  │ │ │ │化带。       ┃
┠──┼─┼───┼────┼────┼───┼──┼─┼─┼─┼──────────┨
┃  │32│  环│7 ~ 20 │-   │1 ~ 2│- │ │ │●│  供工人休息、更 ┃
┃  │ │卫工人│    │    │   │  │ │ │ │衣、沐浴和停放小型车┃
┃  │ │作息站│    │    │   │  │ │ │ │辆、工具等。    ┃
┃  │ │   │    │    │   │  │ │ │ │  作息场所视具体情┃
┃  │ │   │    │    │   │  │ │ │ │况宜与公共厕所、垃圾┃
┃  │ │   │    │    │   │  │ │ │ │收集站设置在一起。 ┃
┗━━┷━┷━━━┷━━━━┷━━━━┷━━━┷━━┷━┷━┷━┷━━━━━━━━━━┛

  注:1.市政公用设施除表4.3中所列项目以外,其它道路交通设施、给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广电设施、燃气设施、消防设施和环卫设施等的规划标准请参见本标准与准则第12~19章的有关规定。
  2.表中●为必须设置的项目,○为可选择设置的项目。

  5 工业用地
  5.1 布局准则
  5.1.1 工业用地宜集中布局,组成相对独立的工业区和工业组团。有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不应布置在城市上风向,有水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不应布置在城市上游地区。
  5.1.2 二、三类工业用地应单独布置,不应与居住、公共设施及其它功能区相混合;并与其它非工业用地之间保持一定的卫生距离,符合相关的防护距离规定。
  5.1.3 三类工业用地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和旅游区内选址,并不应设置在东部沿海地带。
  5.1.4 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宜集中布局,设置专门的污染工业园区。
  5.2 规划标准
  5.2.1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全市应控制在15%~25%,其中特区内宜控制在8%~12%,特区外宜控制在25%~30%。
  5.2.2 工业区宜成片开发,用地规模不宜小于30公顷。
  5.2.3 工业区开发强度宜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

工业区开发强度控制表




┏━━━━━━━━━━┯━━━━━━━━━━┯━━━━━━━━━━━┓
┃工业区类型     │建筑密度      │容积率        ┃
┠──────────┼──────────┼───────────┨
┃一类工业区     │≤ 45        │1.2 ~ 1.6      ┃
┠──────────┼──────────┼───────────┨
┃二类工业区     │≤ 40        │1.2 ~ 1.6      ┃
┠──────────┼──────────┼───────────┨
┃三类工业区     │≤ 40        │0.8          ┃
┗━━━━━━━━━━┷━━━━━━━━━━┷━━━━━━━━━━━┛

  5.3 工业区配套设施
  5.3.1 一类、二类工业区内可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单身宿舍,其建筑间距应符合第9章的规定;三类工业区内及相邻地区严禁建设职工宿舍。
  5.3.2 工业区内单身宿舍和职工食堂用地的比例宜控制在5%~15%。
  5.3.3 工业区停车场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与准则第12章的有关规定。
  5.3.4 职工食堂宜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并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
  5.3.5 周边地区市政设施不够完善的工业区应自建污水处理厂。
  5.4 工业区道路
  5.4.1 工业区主要通道的车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米,两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5米;道路总宽度不宜小于22米,两侧有非机动车道时不宜小于32米。
  5.4.2 工业区的次要通道,其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8米,两侧的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5米,道路总宽度不宜小于15米。
  5.4.3 工业区防火通道及服务性道路宽度不宜小于9米。
  5.5 工业区绿地
  5.5.1 工业区绿地包括工业区游园和工厂附属绿地。
  5.5.2 工业区游园面积宜大于600平方米,服务半径宜小于250米。
  5.5.3 工厂附属绿地包括厂前区绿地、生产区绿地、厂区内部道路绿化和宿舍区绿地,绿地率指标宜符合表5.5.3的规定。

  表5.5.3:

工厂附属绿地指标表




┏━━━━━━━━━━━━━━━━┯━━━━━━━━━━━━━━━━┓
┃工业类型            │绿地率( % )          ┃
┠────────────────┼────────────────┨
┃一类工业            │≥ 30%             ┃
┠────────────────┼────────────────┨
┃二类工业            │≥ 30%             ┃
┠────────────────┼────────────────┨
┃三类工业            │≥ 35%             ┃
┠────────────────┼────────────────┨
┃产生有毒气体的工业       │≥ 50%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