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区范围
到2007年底,全省2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全部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其中50%以上的县(市、区)力争达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到2010年底,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二)有螺面积
到2007年底,全省有螺面积控制在4000万平方米以内,阳性钉螺面积控制在800万平方米以内,螺情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三)人畜感染率
到2007年底,疫区以村为单位,居民和家畜粪检阳性率控制在1%以内,不发生12岁以下的新感染病例,不出现局部暴发疫情;到2010年底,基本不发生当地新感染血吸虫的人和家畜病例。
(四)改水改厕普及率
到2007年底,疫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到2010年底,疫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五)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率
到2007年底,内陆和丘陵地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到2010年底,内陆和丘陵地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
(六)有螺江滩和通江河道治理
到2007年底,30%的有螺江滩和通江河道得到治理;到2010年底,50%以上的有螺江滩和通江河道得到治理。
(七)健康教育水平
到2007年底,沿江疫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到2010年底,沿江疫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8%以上,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8%和90%以上。
(八)家畜管理
到2007年底,沿江洲滩地区家畜圈养率达到100%。
三、防治措施
(一)加大环境改造灭螺工作力度
对平原水网地区和丘陵地区,要积极开展历史有螺环境调查,实施环境改造,将有螺沟渠全部硬化(或明渠改暗渠);有螺河道要清淤疏浚、硬化河岸;低洼湿地要开挖鱼池或填埋平整,开展水改旱种植;渗水山坡及泉眼要进行开沟沥水;丘陵地区复杂环境要按水系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包括开沟排水、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塘坝、沟渠硬化、水改旱、退耕还林等);不宜改造的有螺环境要采用氯硝柳胺进行浸杀、喷洒、喷粉灭螺。对江湖洲滩地区,要在不影响防洪和调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高滩面要进行不围垦种(夏收作物),低滩面要蓄水养殖(矮圩高网),或采用毁芦造林、取土清淤、以机代牛、以禽代畜、封洲禁牧、种草圈养等方式开发治理;不宜开发治理的阳性螺洲滩要使药物灭螺覆盖率达到100%,控制钉螺密度和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对通江河道,要在水位稳定的区域进行切滩清淤和河岸硬化,采用“修闸建池(沉螺池)+河岸硬化”方式改造冬陆夏水的开放式(无闸)通江河道,运用封(拆除封闭)、拦(设置多层拦网)、沉(建沉螺池)、延(延伸管道中层取水)等方法改造有螺涵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