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探索和正确把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推动城乡互动、工农互补,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推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科学利用和节约使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合集成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首都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低消耗产业为目标,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增强首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用科学规划统筹首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设计,全区域规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用10―20年的时间,建设好几个具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条件的发展新区。积极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不断深化总体规划,把新北京的建设推向新阶段。积极探索和把握首都城市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妥善处理好保护古都风貌与危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关系,创新机制,运用公共财政等多种手段切实推进老城区危改和文物保护工程;妥善处理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关系,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好南城与北城、城区与郊区、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关系,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推动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根据各区县不同的区位特点和功能任务,明确功能定位,明确相应职责和考核目标,突破行政区划束缚,促进首都城市的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解决好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环境污染、整治交通拥堵、开展绿化美化等项工作,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继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工作职能和改革方向,建立市、区、街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高效、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
  积极领导和谋划好改革。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共北京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围绕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建立和健全市、区、乡镇公共财政体制。按照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推进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要善于运用国际惯例和规则,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
  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地方党委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以及关系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和市委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积极发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尊重客观规律,善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艰苦创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