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点推进四大审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1)财政审计领域
——重点开发、引进符合浙江实际的,与“金财”、“金税”信息系统相对接的财政、税务审计软件和计算机审计方法。
——完善审计署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对大型数据库的处理能力,使之能适合在财政税务等大数据量审计业务中的应用。
——加快建立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联网审计,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效率和质量。
——加快探索文教、卫生专项资金计算机审计项目,推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探索社会保障基金的联网审计,加快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审计。
——针对农业审计以专项资金为主,资金总量大,来源多,使用分散的特点,加快与金财工程联网,实现专项资金来源的源头监控。
——逐步扩大县级财政决算审计覆盖面,探索建立财政负债联网实时预警体系。
(2)企业审计领域
——对省属企业集团,要全面实现资产负债损益的计算机审计。并使计算机审计从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转向对业务数据的分析与财务数据的验证相结合的更高层次。
——力争五年内署定金融审计项目全面实行计算机系统审计,地方金融审计项目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审计。
——对运转周期和审计年限长的外资审计项目要推广使用审计署外资项目管理软件,提高外资审计效率。
——探索建立国有重点企业联网审计日常监管机制。
(3)投资审计领域
——普及推广适合投资领域的审计软件,实现投资审计从定性为主到定性、定量审计并重,推动投资审计深化。
——与省发改委联网,建设“国家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实现投资项目联网跟踪、实时监控。推动投资审计关口前移,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4)经责审计领域
——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要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快速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方案质量,降低审计实施成本,提高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效率,扩大审计成果。
——针对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开发建设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导向软件、审计方法和审计专家经验数据库,规范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行为。
——运用审计管理系统,加强对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业务管理,提升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实施“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把手”领导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尚未建立领导机构的要抓紧成立,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抓落实到位。确保金审工程全面、有序、健康进行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