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开发并推广应用了《浙江省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全省有52个审计机关安装使用了该软件,办公自动化建设进展较快,有不少单位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审计机关的办公效率;组织开发的《审计档案管理系统》和《审计信息采编管理系统》,通过试点和推广初见成效。2004年8月,省厅和部分市局又向审计署申报了审计管理系统,进入新一轮审计信息化管理操作平台的升级改造。
——省厅和部分市局已建立了审计法规库、审计对象资料库等基础数据库,为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
——2004年8月以前,厅本级和31个市县审计机关,引进了一批审计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审计试审和联网审计试审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探索和积累了计算机审计经验;2004年8月底,省厅又引进了审计署最新研制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300套,有87套已投入使用。
2.差距与不足
我省审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审计署和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足。
——“金审工程”宣传、指导不够,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对软件期望太高,应用中存在畏难情绪,审计信息化推进强度不够。
——部分单位规划立项滞后,经费来源不到位,影响建设进程。
——技术力量薄弱、开发能力不足,实践中缺乏审计工具软件,计算机审计实施处于探索状态。
——人才队伍建设还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依然突出。大多数审计人员还不能利用计算机和审计软件的功能进行审计,缺乏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无法组建计算机审计作业组。
——地区之间、处室之间、层级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硬件,轻培训;重办公自动化,轻审计实施应用的情况。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健康发展。
——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以后,没有及时把信息化建设重点转移到审计实施和业务管理的应用上来,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氛围不够浓。
——计算机审计研究滞后,审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理论指导。
(二)面临形势
1.审计客体外部挑战呼唤审计信息化
——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已直面“审计技术老化”和“审计监督能力弱化”的严峻挑战。
——据最新调查,厅本级962家审计对象中有684家单位已经或正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审计人员已经遇到“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审计人员如不迅速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就会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如不迅速实现审计信息化,就会丧失审计监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