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南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二、围绕实现中原崛起,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5.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切实做到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协调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改善。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正确处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结合实际贯彻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6.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抓好先进制造业,推进装备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农产品、有色金属和煤炭等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推进产业聚集,培育强势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7.实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研究制定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挥其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在其他地区发展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搞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和鼓励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
  8.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适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以优质专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生产和加工基地、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重视发展林果业。抓好农业标准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抓好劳务经济,拓展农民外部增收空间。
  9.推进体制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法规,认真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到2007年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完善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深化和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农村税费、投融资体制、垄断行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放宽市场准入,改进服务和监管,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凡省已下放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区)。完善乡镇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并村联组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改革试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