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则。
1.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原则。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由企业自主确定信息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和具体项目;政府主要负责制定规划和扶持政策,为企业技术改造营造良好环境。
2.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原则。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好重点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3.讲求实效、适度超前原则。既要跟踪选用世界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也要注重应用先进适用和可靠技术,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做到投资少、实用性强、效益好。
4.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原则。着力抓好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工作,培育一批不同技术层次、不同产业类型、各具特色的示范企业。
5.人才兴企、技术先行原则。加强传统工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6.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与推进全省工业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推进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抓好产品研发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创新。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数字化嵌入式软件控制技术,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机电一体化水平。二是抓好产品生产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柔性制造(FMS)、集散控制系统(DCS)及在线检测等技术,提高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精密化水平。三是抓好企业营销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实现营销创新。大力推广电子商务(BtoB或BtoC)和网络营销,改造企业采购销售物流系统,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四是抓好企业管理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实现管理创新。推广应用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再造企业流程,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
(二)重点改造九个行业。要围绕实施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七大产业链,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和医药9个行业200家企业,确保巩固和发展在全国的行业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