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编制2005年预算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的要求,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宏观调控,认真落实稳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方式和管理手段,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资金保证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政权运转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消耗性支出;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大力推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评审和招投标办法,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二、2005年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财源,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完善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充分调动区县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加大对困难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县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三)分析研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运行情况及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制定并落实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妥善安排出口退税预算资金,保证及时足额退付。
(四)做好增值税转型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等税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测算改革对我市财政经济的影响,制定和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五)改进和完善税收征管方式,建立重点企业纳税评估制度和管理员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零散税源控制机制。加快实施“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提高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水平。
(六)完善财政收入任务考核制度,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在对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和各区县下达财政收入任务的同时,按照各部门职责分工和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将财政收入任务分解到有关企业主管部门,并纳入全市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七)全面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擅自越权制定减免税和税收先征后返政策。对有关地区和部门擅自越权办理的减免税和企业违反政策规定自行抵免的税款,一律予以纠正,并按规定限期补缴税款,加收罚款和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