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继续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方案。安排好出口退税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支付,支持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力度,增强政府统筹财力。
三、2005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坚持增量分配和存量调整相结合原则,财力投向突出公共性,突出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突出确保奥运场馆建设等工作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政府促进就业体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救灾救济和救助工作投入,保障困难群体的利益;完善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医疗费减免,确保为低收入群体办实事的资金需要。
(三)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加快郊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壮大农村经济;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安全食品体系建设,减少疫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建立并完善农民直补机制,进一步落实生态林补偿和山区险村险户搬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卫生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五)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项支出依法增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加大对南城、郊区、山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六)合理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奥运场馆建设、城市综合整治、治理大气污染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七)落实“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兴建楼堂馆所、严禁搞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禁铺张浪费、奢侈挥霍。
四、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的编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