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山东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初中向城镇发展,小学连片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当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促进全市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快速、健康发展。
(二)原则
要坚持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乡镇教育初步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本着转变观念、注重效益、统筹规划、重组资源、规模办学、降低成本、量力而行、分类推进的原则,按照各乡镇、村发展规划要求,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确定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原则上每3-5万人口建设一所初中,每1-3万人口建设一所小学。山区和其他交通不便的地区可实行寄宿制,有条件的乡镇可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目标
通过调整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学校数量,扩大校均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和用人机制健全、经费使用高效的目标。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撤销全部教学点,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一)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年内新建农村小学28处,改扩建150处,撤销合并449处。到2006年,全市农村小学处数调整到226处,比2003年减少437处(含52处教学点),减少65.9%(详见下表)。
(二)中学
三年内需新建农村中学3处,改扩建57处,撤销合并52处。到2006年,全市农村普通中学处数将调整到66处,比2003年减少49处(含3处教学点),减少42.6%。(详见下表)。
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里成立由教育、财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各区县、高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对学校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要切实把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确保规划中提出的学校布局调整目标落到实处。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经初步概算,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资金约4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各级政府应统筹考虑,切实保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先安排学校布局调整的投资计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二是各区县、乡镇财政要分别安排一块资金,专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并免除学校建设时有关配套费用。市里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和奖励部分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三是各区县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四是银行贷款。五是开征四项教育费,即城镇就业职工义务教育费、企事业单位职业教育费、旅馆业义务教育费和水产品义务教育费,所征费用专项用于教育建设。六是认真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山区、沿黄乡镇开展教育对口支援的通知》(厅发〔2003〕92号),开展好市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乡镇活动。七是对撤并学校的资产进行置换,保证置换资金全部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专款专用。八是动员全社会捐资助学,鼓励学校、企业联合办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愿提供劳务支持和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八是认真核定投入标准,统筹安排经费,确保足额拨付,提高规划调整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