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淄博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4-2006)》的通知
(淄政办发[2004]6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淄博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4—2006)》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淄博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4—2006)
根据全国、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淄政发〔2003〕182号)要求,从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出发,结合《淄博市教育现代化建设(2001—2010)实施纲要》及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现状,制定淄博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4—2006)。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村中小学布局现状
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和“较大的市”。现辖五区三县及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84个乡镇和2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总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万人。
200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3.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2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2元。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11处及教学点52处,教职工12645人,在校学生177630人;农村中学112处及教学点3处,教职工9233人,在校学生117839人。近年来,通过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规模和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随着全市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学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全市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全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