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4-2007年)的通知

  (二)年度具体任务
  2004年脱贫6.5万人,占扶贫人口的22.1%。2005年脱贫9万人,占扶贫人口的30.6%。2006年脱贫9万人,占扶贫人口的30.6%。2007年脱贫4.8万人,占扶贫人口的16.3%。
  (三)工作抓手
  1.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一是按照“产业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结合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状况,搞好市场预测,选准产业扶贫项目。项目选择应充分尊重大多数贫困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二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把农民增收的潜力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真正使贫困农民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尽快缩小与富裕农民之间的差距。三是提倡规模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力争帮扶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四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加工和贮藏保鲜,延长产业扶贫的链条。
  2.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为抓手,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增加贫困农民收入。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县(市)区乡镇劳动力转移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贫困村设立劳动力转移信息联系员,做好农村劳动力信息的统计和动态变化。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针对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可从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乡要做好劳动力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发展“订单劳务”。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要解决好家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其安心在外务工。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进一步清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做法,简化农民工外出务工手续,禁止各种乱收费,优先保证贫困地区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由政府出资购买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政府特许经营收费的项目及无偿使用公共资源开展服务的项目优先招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
  3.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加强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建设。认真实施财政支农“1020”工程,加大对贫困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加对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加大农村人畜饮水、通柏油路等投入力度,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切实做好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等工作,在提高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