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市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的农村困难居民,可申请享受我市当地农村低保待遇;在农村定居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混合家庭,按规定计算家庭收入后,可分别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待遇。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况的家庭和人员,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一)虽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但家中有一定的款物积蓄,能够自行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有正常劳动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8周岁至60周岁,女18周岁至55周岁),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三)3年内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家中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的(具体价值限额由县区确定);家中有机动车辆的;家庭成员持有手机的;有高值收藏或投资有价证券行为的;有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月平均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收费学校就读的。
(四)有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违法结婚、违法收养的;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五)户口在本市,人在外市居住半年以上的。
(六)经县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
第九条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人员的劳动能力分为终身丧失劳动能力、终身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具备完全劳动能力5个等级。农村低保对象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工作和有争议鉴定结果的裁定,由县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卫生、劳动、人事和监察、残联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负责,具体鉴定工作由县区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指定专门的医院承担。其他部门和医院的劳动能力状况鉴定结果须经县区劳动能力状况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力可作为申请农村低保待遇的依据。对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和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对象每年要复查一次。
第十条 我市农村低保标准为:盘山县、大洼县每人每月100元,双台子区、兴隆台区每人每月109元。保障标准根据经济发层水平和物价波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农村低保待遇分别按下列规定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