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实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工程,加速传统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积极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成5个在该领域内具有省内领先研究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积极支持我市现有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的研究工作。重点支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创新、细胞工程、植物脱毒快繁、动物胚胎工程、转基因工程技术、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及检疫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提高我市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着力研究、开发、推广农业新材料、新设施及其产业化技术,为工厂化农业技术提供保障。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现有商都农网、兴农网、郑州星火计划网、郑州农业科技港和县级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基础上,研制、开发、应用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可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供求、国内外农业动态、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和农业资源等综合信息的实用、标准、快捷的信息网络,加快农业自然资源、农村政策法规、种子种苗、农药及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土壤、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农业科技成果等数据建设,拓展农产品订单交易和网上交易,为农民提供开放的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准确、快捷的农业资源、环境、产量、灾害等动态检测、评估、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突发农作物病虫害、自然灾害和重大动物疫情等农业灾害的应急机制;加快气象部门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增强抗灾能力。
研究、开发、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机具,积极发展农机大户,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十一)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工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土壤环境综合调查,监测农产品的生产条件。
开展可再生农业资源无污染利用研究,加强农作物秸秆还田、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
加强水土保持、资源合理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技术研究。研究开发与节水、节能农业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合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研究设施农业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优良林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栽培研究,建立合理的林业生态体系。
四、深化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十二)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培育具有较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开发主体。
现有的农业科技研究单位要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现代的科研院所管理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工作,创造以科研为中心的工作氛围,采取联合、竞争、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等多种方式培育新的科技创新生力军,鼓励社会各界、涉农企业、个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开发工作;对于能够有效推进我市农业发展的重点科研领域,可以采取课题招标制、首席专家负责制等措施给予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