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蔬菜、花卉、经济林新品种选育,特别是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新品种选育和引进。
支持优质高效的农作物、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和牧草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
加大畜禽、水产品品种改良力度,选育、引进、繁育优良奶牛、肉牛、山羊、绵羊、鸭、黄河鲤鱼等优良品种,优化畜牧渔业品种结构。
大力支持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农业高新技术手段培育新的种质资源,加快种质资源的创新进程。
加速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视种子加工技术研究和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培育集新品种的选育、引进、繁殖、推广、服务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种子企业和企业集团。
(八)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积极开展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综合示范工作,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研究。加强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形成新的良种、良法、良田配套技术体系;开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品种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产品标准化的配套技术研究;开展设施环境控制、工厂化育苗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行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研究与推广;进行畜禽、水产品规模化养殖及配套技术研究,促进畜禽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疫病控制综合化、粪便处理无害化,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提高综合效益。
加强环境监测。重点开展土壤重金属、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和灌溉水污染处理技术研究,净化农作物生长环境。
研究、开发、筛选、推广高效、无公害、安全的化肥、饲料、兽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加强饲料安全配方研究,广辟饲料来源;进行饲料残留检测研究。
进行主要农林病虫害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筛选推广抗病虫品种,研究灾害预测技术,提高预报准确性。
积极发展标准化农业,制订与国际接轨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加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快速检验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和推广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
(九)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工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粮、油、果、肉、蛋、奶、鱼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特别是传统粮油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增效研究;进行粮、油、果、肉、蛋、奶、鱼等农产品的贮运、保鲜、包装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发展农产品储运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行农产品的营养强化、营养配比研究,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