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江苏省2005-2010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5.建立、完善并推广应用适合各地实际的审计管理系统。到2010年,建成审计管理系统,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面提高审计计划、统计、信息、档案、公文流转的规范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建立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信息互动渠道,了解指导审计现场工作;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人事、党务、财务、机关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为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6.省、市、县(区)审计机关要办好因特网站(页),使其成为与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
  (二)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1.省、市、县(区)审计机关要加快被审计单位资料、审计专家经验、财经审计法规、人力资源等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2.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不断充实、完善、整理、丰富信息资料。利用审计管理软件和网络平台,实现审计机关内部、省审计厅与市、县(区)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审计决策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审计网站发布审计信息,进行审计结果公告。
  3.积极利用宏观经济信息、网上培训信息等,开阔审计人员视野,强化宏观经济意识,提高审计学识水平。
  (三)建设审计系统网络互联基础设施
  1.建成符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局域网基础设施。
  2.按照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在省审计厅与省辖市审计机关之间,建成依托保密通讯网的审计内网,运行审计工作的秘密级以上信息;省、市、县(区)审计机关建成依托国家公共通讯网的审计专网,运行审计工作的内部信息;省、市、县(区)审计机关建成因特网接入网,向社会提供审计信息交互。
  3.省、市、县(区)审计机关要实现与本级政府重点部门、单位的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
  4.利用公共通信基础设施,在保障安全保密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的数据传递交互,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为强化对审计现场的指导提供技术保障。
  5.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建设符合国家要求和审计实际情况的安全保密系统,建立必要的数据备份、应急恢复机制。
  (四)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审计队伍
  1.按照审计署培训大纲要求,搞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员普及培训,力争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全部通过审计署组织的考试。
  2.继续开展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到2010年,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的人员,省审计厅达到厅机关总人数的20%,省辖市达到15%,县(市、区)也要力争有人员通过中级考试。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