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4.2 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撰写新闻稿、专家评论或灾情公告,报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同意后向社会发布。
  5.5 应急结束
  5.5.1 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或者现场指挥部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应向批准预案启动的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应宣布应急结束。
  5.5.2 接到应急结束指令后,由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宣布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解散,善后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完成。
  5.5.3 应急结束后,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生地政府或省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2周内向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提交突发事件处置情况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概况、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引发事件的原因初步分析、善后处理情况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等。
  6.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6.1.1 人员安置。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灾难以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短期内要迅速恢复受难者的生命支持系统,保障食物和水的供应、搭建临时住房、恢复电力等,达到最低的生活保障。当地人民政府要迅速调查、核实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救助方案,依法给予救助,及时解决受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对致残、致病、死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所需救济经费由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财政安排,省财政根据情况给予补助,必要时申请中央财政给予支持。
  6.1.2 污染物收集处理和现场清理。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的后期现场清理和污染物清除,由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专业队伍实施,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提供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持,要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
  6.1.3 恢复重建。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或责任单位应当迅速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重建能力和可利用资源以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做好后期重建工作。
  6.1.4 补偿。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期间,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要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造成损毁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行政机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及时予以补偿。
  6.2 社会救助
  6.2.1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救济救助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逐步扩大社会救济救助的比重。
  6.2.2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通报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确定受援区域和接受捐赠机构,并根据捐赠者的意愿或实际需要,统筹平衡,统一调拨分配,迅速将捐赠款物发放到受害人员或家属。发放捐赠款物应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等程序,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捐赠者的监督。同时审计部门要随时对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6.2.3 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在核实、统计和上报灾情的基础上,作好管理、拨发救灾款物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协调、组织救灾捐助和捐赠款物的分配、调拨。
  6.2.4 突发公共事件受害人员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合理解决的,根据受害人员的申请,司法行政部门要给予法律援助。
  6.2.5 由省卫生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救助工作,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安抚救援工作。
  6.3 保险
  6.3.1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机构应大力宣传参保意义,扩展险种,合理确定保险费率,积极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保险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尽快深入调查,迅速开展理赔工作。
  6.4 调查和总结
  6.4.1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完毕后,由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事发地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突发公共事件责任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6.4.2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应当及时、准确查清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调查总结报告应报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必要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7.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7.1.1 省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组织、协调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工作,制定并实施通信保障计划,组织建立省与市、县互通、部门互连,多手段、多路由,有线与无线结合,光纤通信与微波、卫星通信结合,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加强应急通信抢修队伍建设,保障重要通信设施、线路及装备的完好,建立备份和应急保障措施。一旦本地或长途通信干线中断,应当积极组织对通信故障区域的路由进行迂回调度和故障通信设施的抢修,必要时可对通信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重点保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通信指挥畅通。
  7.1.2 构建全省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传输网络,加快互通互联的综合信息交流平台。确定统一频率和呼号,制作应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通讯簿,明确联络方式。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省通信管理部门应当迅速建立卫星、有(无)线或微波等机动通信方式,保障应急通信指挥。
  7.1.3 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应当把本部门收集整理的基础数据上报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由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数字化地形图、人口及建筑物分布、“生命线”工程、危险品分布、主要厂矿企业分布等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库每年更新一次。
  7.2 物资保障
  7.2.1 发展与改革部门应协调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供应。应建立物资数据库,制定物资动员计划,组织开展应急物资能力资源情况调查,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特殊药品以及生产企业、加工能力、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储备台帐,逐步完善动态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储备保障机制和专项物资调度制度以及相关措施,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必要应急物资储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储备发展,建立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实现应急物资动态储备。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需要储备相关的食品、药品、专用帐篷和救生器材等应急常备物资,并及时补充和更新。
  7.2.2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建立与其他省市区物资调剂供应渠道,同时与本地方有关企业签订协议;必要时,可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以保证应急时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和应急所需服务的提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