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用能论证落实不到位;建筑节能设计及设计审查落实不到位。
7.我市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低8个百分点。能源浪费相对严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8.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压力增大,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显现。
(三)2006年能源消耗预测和潜力分析
2003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为3264.15万吨,按年平均递增4%计算,预计到2006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72万吨标准煤;总耗电量为313亿千瓦时,按年平均增长9%计算,预计到2006年电力需求将达到405.344亿千瓦时。
我市节能潜力巨大,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我市火电厂平均供电煤耗约为每千瓦时340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高出7.25%,按2003年本市9个电厂(含热电厂,不含自备电站)发电总量2915261.68万千瓦时计算,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约潜力为67.051万吨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为464公斤标准煤,国内特钢企业最高水平为398公斤标准煤,高出16.58%,按2003年钢管公司年产90万吨钢计算,若达到国内最高水平,节约潜力为5.94万吨标准煤;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平均为155公斤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公斤标准煤,高出44.2%,按2003年建材集团水泥熟料产量147.22万吨计算,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约潜力为6.993万吨标准煤。通过实施近期技术措施,提高重点产品单耗,到2006年总的节能潜力约为285.2万吨标准煤。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节能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与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结合,要与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相结合,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明确目标,落实措施。以开展3年资源节约活动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节约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节能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显著增强,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明显提高,节能管理工作进一步法制化。
到2006年,全市节约标准煤713万吨,万元GDP耗能1.12吨标准煤,与2003年相比下降18.3%。
(三)节能重点
要结合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在新一轮“嫁、改、调”过程中,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技术,使工业企业优化升级,降低产品、产值能耗,达到间接节能的目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建筑节能和交通运输用能。建筑节能,首先要取得供热体制改革突破性进展,整合供热资源,开放供热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及耗能器具的经济激励机制,制定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监督机制。交通运输节能,建议开征燃油税,改进城市规划和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快速交通,鼓励开发购置和使用替代燃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