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基”攻坚的现状和环境分析
实施“两基”攻坚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两基”攻坚关系到我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大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700万。境内有55个民族,14个世居少数民族,3个民族自治州和4个民族自治县,民族地区人口639.8万,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两基”目标。到2003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5.4%。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我省启动实施《行动计划》以来,经过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发展很不平衡,是我省实施“两基”的重点和难点。截至2003年,我省民族地区整县“普九”人口覆盖率仅36.2%,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全省181个县(市、区)中,尚未实现“普九”的37个县、尚未实现“普初”的3个县、尚未“扫盲”的6个县全部集中在民族地区,涉及25万多平方公里国土和400多万人口。因此,我省“两基”攻坚实质上是我省民族地区的“两基”攻坚。由于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寄宿制学校和寄宿制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加之地方财政困难,群众生活贫困,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重,教育成本高,原本短缺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适龄少年儿童“进不来、留不住”成为“两基”攻坚的难点。加快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紧迫要求。
加快“两基”攻坚,时不我待。尽管我省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但经过几十年的创业和探索,现已具备了加快普及进程的条件。国务院《决定》和“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为我省“两基”攻坚提供了巨大推动力。我省《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机遇大于挑战,对策多于困难。我们充分认识到“两基”攻坚在发展教育、实现民族地区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抓住有利时机,以最大的决心和最有力的措施推进我省“两基”攻坚计划,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使教育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两基”攻坚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