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云南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十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国有文化单位的战略性改组,创新体制机制,把经营性文化全面推向市场,打造跨地区、跨行业的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乡村特色文化等产业。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艺人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强对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文化传人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文化市场的法制建设,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十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富民兴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以机关、企业、乡村、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十四)切实推进科教兴滇战略,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抓好农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强“普九”攻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调动社会办学积极性,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办学体制。加大发展科技事业,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成果市场和服务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健全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十五)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深入落实各项助农、惠农政策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调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深入广泛地在全社会弘扬敬业奉献、诚信负责的精神,构建“诚信云南”。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明礼让、谅解宽容的社会风尚,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确保人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十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承受度统一起来,保证各族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着力解决好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问题,解决好困难职工、农民工、特困户、移民户和残疾人等的实际困难。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明确扶贫工作标准,集中力量抓好安居温饱工程、劳务输出和易地开发扶贫。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清理涉农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保证药品、食品安全,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综合治理措施,从现在起,力争用3年时间,遏制住艾滋病蔓延的趋势,用10至15年的时间,控制住艾滋病的危害。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制定抢险应急预案,完善灾害救援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防范处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