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效益优先,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户“奖、优、免、补”和双女户优惠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高度重视和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对环境、资源损耗的考核,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解放思想,坚决革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坚决冲破妨碍发展的各种陈旧观念,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解放思想,释放活力。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性重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规范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垄断行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完善投资项目管理配套政策,扩大直接融资,吸引国内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取消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审批事项。继续深化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扩权强县的原则,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有关经济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县(市、区),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五)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意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建立开放型经济为目标,以参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为契机,以对东南亚开放为重点、对南亚开放为延伸、对发达国家开放为关键,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为我省扩大同国内外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条件。
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我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同时加快口岸建设和通关制度改革,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力发展出口贸易、边境贸易、过境贸易和边民互市,促进我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加快实施“走出去”,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法规规章,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劳务输出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开展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更广泛领域的国际合作。继续坚持“引进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改进管理和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扩大对内开放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大力拓展西南六省区市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南贵昆经济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切实加强滇沪、滇浙合作,努力推进与“长三角”及环渤海等地区的合作。
(六)谋划全局,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谋划全局,确定思路和工作重点,政府分工负责落实的工作制度。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加强和改进党委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积极支持政府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水平。科学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准确把握和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增强经济工作的预见性。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