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整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资源。各设站单位要把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与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强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使博士后工作站发展成为高新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鼓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加强合作。进一步拓展博士后工作站的功能,利用资源优势,把博士后工作站建成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平台。充分发挥中央驻皖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辐射作用,鼓励、帮助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的研发,使博士后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五、积极探索建立博士后工作评估机制。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定期考核制度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科研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优存劣汰”的激励机制。对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工作开展好、招收人数多、产生效益大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予以表彰、奖励;对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不健全,以及设站后2年内未开展工作的,予以告诫;对设站后连续3年未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亮“黄牌”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如1年后仍没有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的,将取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资格。省人事厅每两年评选10名左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或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予以表彰。
六、不断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省里将在省人才开发资金中设专项用于扶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启动工作,并以科研项目为纽带,重点择优支持有实力和潜力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同时,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所从事研究项目的水平、贡献以及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的紧密程度等情况,按照自主申请、择优选择的原则给予科研经费资助。各地要结合实际,逐步加大对博士后工作财政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导和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企业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博士后工作发展提供保障。
七、逐步优化博士后工作发展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推进博士后工作的良好氛围。坚持学术无禁区的原则,营造浓厚的学术自由空间,创造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创新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博士后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搜集国内外博士后工作相关信息,建立省内企校(院)间、企业间博士后工作定期交流制度,为设站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做好博士后工作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流动、工作安排、子女入托入学等具体服务事宜。改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住房、医疗条件,切实提高福利待遇。
八、切实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的组织领导。博士后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省里成立全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申报,博士后进、出站人员审核,博士后工作经费等管理服务和指导协调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把博士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推进我省博士后工作健康、快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