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发展南宁特色的产业优势
1、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推进工业标准化工作。以高新区为依托,加强技术、设备、人才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化工与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化工与精细化工重点在氯碱及其深加工、木薯深加工等领域提高采标率,力争使相关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水平,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食品、造纸、铝加工与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推进产品技术标准水平的提升。食品行业重点在糖、烟、饮料、果菜加工等方面研制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铝加工与机械制造重点在电解铝、铝型材、板、带、箔、汽车零部件等方面制定完善一系列技术标准;造纸业重点在木浆、蔗渣浆、竹浆及其纸制品、超级吸水材料等产品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同时要全面分析研究国际标准,采用适合市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进行系统性的技术积累。
2、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我市十大农业产业生产基地(优质谷产业、糖料产业、木薯淀粉产业、优质龙眼产业、西瓜产业、香蕉产业、速生桉产业、桑蚕产业、外运蔬菜产业、畜牧水产产业),制定完善我市主要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无公害种植及绿色食品种植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规格标准及检测方法和包装、运输、贮存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重点在粮油、果蔬、木薯淀粉酒精、乳业、林板材、饲料、皮革、花茶、丝蚕茧、畜禽水产品、林纸、中药材等系列,形成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带动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全过程中去,从种子、种禽、种畜、种苗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逐步在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
3、以高质量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推进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以高质量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加快引进世界特别是港澳地区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优先开展对提高城市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会展、交通、商贸、物流、宾馆、餐饮、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等行业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力争使其成为国家标准。优先制定对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的服务操作规范、服务质量验收和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引进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市服务业软硬件设施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