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基础作用,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十一)切实抓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妇联组织和街道(社区)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层层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市和各区、县级市妇联要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社区指导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为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儿童心理健康、行为矫正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继续深化广州成人教育系列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十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办并管理好各类家长学校。各级妇联要协调、推动教育、卫生、民政、残联、人口和计划生育、团组织等社会有关部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情况,创办各类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妇女夜校、网络学校等工作载体的作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担负起指导中小学家庭教育的责任,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把家长学校师资培训纳入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镇等基层单位,要关心干部职工、居民和农民群众的家庭教育问题,帮助和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实施“合格家长证书”培训计划,树立一批以德育人的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的先进典型,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重视流动人口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的未成年子女教育。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对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残疾人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和失学、辍学未成年人的教育,街道、社区和镇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四、注重实效,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十四)精心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坚持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社会教育为基本途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学生军训、学工学农、社区服务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中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成年教育、体验教育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环保宣传、助残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每学年至少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加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十五)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注重深度挖掘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资源,紧紧抓住广州承办2010年亚运会的良好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组织丰富多采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和庆祝、纪念活动,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文明礼仪、遵纪守法教育,改革开放政策和成就教育以及科普、普法等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要组织好“公民道德宣传日”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