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市农业规划划定的区域为基地,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同时加强农业旅游服务功能的开发,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发掘地方传统特色农副产品生产潜力,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突出品牌建设,集中培育“太湖明珠”大米、“久绿牌”蔬菜、“太湖翠竹”茶叶、“甘露牌”青鱼、“阳山牌”水蜜桃、大浮杨梅、鸿山葡萄等地方名牌,扩大无锡都市农业名特优新农副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扶持一批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销售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批发交易市场和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民的订单合作,形成农产品加工流通网络,使都市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及时走向市场,既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更好地发挥都市农业鲜活供应功能,服务于城市。
三是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现代都市农业的自然生态景观,配套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特色旅游产业,使农业与旅游服务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高农业附加值与综合效益。
(三)空间布局
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包括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市区六大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片区和江阴、宜兴市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片区:
1.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与苏州、常州两市接壤处建市际生态隔离带,城市建成区外围建环城绿带,沿主干公路、主航河道和湖岸线建绿色通道防护林带,部分地区建大型生态片林,形成二环二带、二纵四横、十路十河的森林体系。全市林地面积达1150平方公里(170万亩),其中市区达225平方公里(4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列入都市农业规划的20万亩,主要是生态和经济效益兼而有之的经济林果。
2.斗山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规划该片区锡北镇、东港镇境内3万亩优质稻米、0.5万亩精细蔬菜,东港镇境内和夹山东沿山地带0.5万亩经济林果。重点建设三大园区:一是在东港镇建设集自动化节水灌溉、精确化施肥、机械化作业等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园;二是在锡北镇建设现代高科技设施蔬菜园;三是在锡北镇建设两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示范园。与扬名高科技蔬菜园、太湖都市农业示范园、羊尖设施花卉园等一起,构筑现代设施农业高地。
3.吼山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规划东半片4.5万亩优质稻米、0.5万亩经济林果和西半片2万亩精细蔬菜。通过发展成片的稻田湿地、蔬菜园艺、花卉苗木,结合城市隔离林带建设,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景观。重点在吼山沿山地区开发建设集生态、防护、观光、度假、居住于一体的生态景观长廊。
4.鸿山特色精品型农业片区。规划西半片5.5万亩优质稻米、南片0.5万亩经济林果和东半片0.5万亩精细蔬菜。重点建设鸿山精品葡萄、鹅湖特色水产养殖以及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等农业精品园,形成瓜果飘香、稻黄蟹肥的多姿多彩农业景象。
5.阳山体验参与型农业片区。规划3万亩水蜜桃、1万亩优质稻米。建设万亩成片的水蜜桃风光带,并重点建设集休闲、观光、采摘、品尝、垂钓、教育于一体的体验参与型景观农艺园。
6.洛社沿河生态型农业片区。规划精细蔬菜3万亩,优质稻米4万亩。在原石塘湾镇精细蔬菜区中部,重点建设现代高科技设施蔬菜园,在原洛社镇重点建成生猪——水产——蔬菜——林木——家禽生物链复合万头生态养猪场,与沿河自然景观和块状片林相配套,构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农业景观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