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分析
1.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全省共发生8例霍乱病例,其中境外感染4例。与前几年监测资料比较,今年除食物分离较大量的非流行株外,腹泻病人阳性率和外环境阳性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2.历史上,优势菌型变迁之后,有一高峰年,2001年起,从1990-2000年的小川型转为稻叶型,提示近年可能会有一霍乱高发年。
3.较大数量的非流行株的分离,提示外环境适宜霍乱弧菌的生长。
4.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二)疫情预测
1.今年发生较大规模的流行可能性较小。
2.存在霍乱流行的不确定因素,近年可能出现霍乱高发。
(三)防治建议
1.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广东省2004年霍乱监测方案》,努力完成各项监测任务。
2.加强腹泻病人管理和监测。完善医院腹泻门诊的管理,加强临床医生霍乱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3.加强海水产品监控,一旦发现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并进行菌株鉴定。如鉴定为流行株,则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尽量查清可能的污染来源以及销售去向,同时加强对同类品种食品和周围有关食品的监测和疫情搜索。规范霍乱弧菌阳性海水产品的管理,建议有关部门及早组织专家制定霍乱弧菌阳性海水产品管理的指引。
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目前已进入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要加强对群众在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饭前便后应洗手等方面卫生知识的宣传。
六、狂犬病
(一)疫情分析
1.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全省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62例,比去年同期(138例)上升17.39%,疫情呈现快速上升的危险势头。
2.重“灭”轻“管、免”。没有建立犬防工作的长期机制,“管、免、灭”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多部门的配合框架没有构建起来,犬只数量急剧增加,犬只免疫率低。
3.疫点净化不彻底的地区,带毒的犬会继续存在并广泛传播狂犬病病毒,是狂犬病暴发的一大隐患。
4.狂犬病发病在5—10例之间的市,都是下一次狂犬病暴发的危险地点。
5.在部分疫情较严重的市(县)仍可发现大量犬到处流荡;在部分疫点所在的镇仍有狗肉在市场上销售,表明灭犬工作在一些地方未能得到落实,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仍有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