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做到与农村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课程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与“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加快基础教育专网建设,2007年底前,各中小学校要与省基础教育专网相联,全市中小学全面实现“校校通”。加快开发和充分利用适应农村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使全市中小学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全面推进普及英语教育和普通话教育。2005年,全市农村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有条件的农村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英语兴趣教育。大力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农村中小学的校园语言。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
8、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各区县政府必须依法切实履行对农村教育的责任。首先必须切实担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今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并予以保障。各区县政府要将新建学校、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的校舍扩建、农村破旧校舍的改建、以及解决大班额问题所需的新建、改建、扩建学校的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市和各区县要按“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原则制定并落实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原则上应做到:属于税收的,应照章缴纳;属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收取的规费,原则上免收,由财政确认,列为财政投入;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收取的费用,减半缴纳。需缴纳的税收和费用,由市、区县财政从建设资金中核拨。
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区县长负责制,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区县要按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配足教职员工。凡进入编制的教职工,区县财政必须按上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通过银行开设的个人帐户按时统一发放工资。凡拖欠教职工工资的,要追究区县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
9、市财政加大对经济困难区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积极争取省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校舍扩建和破旧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等的专项补助款。从2005年至2007年,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用于支持全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专项补助经费,应在2004年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长。各区县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做好相应安排,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