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全面平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规划出了沿江产业发展布局和未来十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这对加快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内在需求。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应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有条件加速参与世界产业资本的结构重组和规模扩张,积极接受上海经济中心的辐射,在构筑世界级产业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加快基础产业发展,尤其是加快为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提供基本能源保障的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
“九五”期间,受国家电力政策等因素影响,南京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足,电力供求严重失衡。近期,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目标,为平衡电力供需矛盾,适度放宽政策瓶颈,这为加快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性机遇。南京市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应抢抓机遇,在认真平衡好短期电力缺口的同时,合理加快地区电力基础设施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地区电力供求的中长期平衡。
第三部分 需求预测与平衡分析
一、需求预测
1、预测依据
南京地区电力平衡主要依据之一是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南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和进程计划。2004-2007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预测为12%或13%,2008-2015年GDP年均增长预测为10%或11%。
根据南京地区生产力布局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扩大规模优势,南京地区化工、钢铁、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均沿长江两岸分布,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的电力能源也呈现出沿江布局的态势,并已规划预留了六合--大厂、板桥--铜井、龙潭--马渡沿江三大能源带,这为电力能源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
从南京地区的能源需求大户看,今后一段发展时期是南京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期,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的重要阶段,现有的南钢集团、扬子公司、金陵石化等高能耗企业均在扩大基建规模,开发区的新建项目日益增加,均对电力能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
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看,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已从九十年代的2-3%迅速上升至12-1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电网的不断完善,本地区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2、预测方法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弹性系数分析,并综合考虑电力部门行业预测方法,确定相对合理的电力、电量增长幅度和地区电网供、受电比例,以满足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