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划的形式上,要突出“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空间性和区域性,尽量用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图表、地图等新的表达形式来展示规划成果。在规划的方式上,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的原则,要突破传统方式,开辟更广泛的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要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在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后要公开征询意见,专项规划也要采取适当形式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都要坚持向社会公示,进行专家评审,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在规划的实施上,要明确规划协调、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
三、“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任务
按照规划的对象、功能和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为保证“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全市列出郑州市“十一五”规划前期21个重大研究课题(见附件1),充分利用各种智力资源进行研究。各县(市、区)、各部门一定要以开放的视野,深入研究本地区、本行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经济环境及现状基础、存在问题的分析,准确把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思路,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打下基础。
(二)强化总体规划的功能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十一五”规划的规划期以五年为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展望到2020年。总体规划要抓住关系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要增强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弱化指导性方面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使规划编制在解决实际问题,在为人民办实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点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和目标、任务、布局和重大政策,制定全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重大工程和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不宜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三)做实做深重点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要站在全局立场考虑专项规划内容,加强部门间的分工合作,防止专项规划部门化。专项规划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集中规划确需政府干预的领域和属于政府事权范围之内的事项,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保障措施可行。突出做好产业、产业集群和重大项目布局,体现从项目管理到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和任务,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以科学、灵活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