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四)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1.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重点制定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并使其尽可能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适用、国际接轨、统一权威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鼓励引导产地生态环境较好、农民素质和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先行一步,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带动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省、省辖市、县(市)和企业“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范围,加快认证进程。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认证、标识、责任追究和公示制度。
  (五)以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1.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步伐。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的思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操作安全和农村各业所需机械的发展步伐,走量效并重、主配机具协调发展的路子。重点增加大型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数量。从过去侧重于小麦生产机械化转向玉米、水稻、花生、蔬菜、花卉等更为广阔领域的机械化;从侧重于产中环节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机械化。加快农机科研开发创新步伐,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加快先进实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认真抓好土地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业耕作条件,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2.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新机制。坚持以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农民购买、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技术培训,努力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发展农机大户,培育农机服务市场,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健全农机服务网络,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六)以农业信息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全面整合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华粮网、河南农业信息网、河南兴农网、河南畜牧业信息网等一批涉农网络的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构筑农业信息平台,实现我省与全国涉农部门乃至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输系统。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培育和完善农业信息市场,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与效益。搞好各类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发布,为“三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搞好农业数据库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创新水平。组织实施好“金农工程”,扶持农户和企业加入信息网络。
  2.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集贸市场和其他经营设施建设。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骨干,以市、县农产品专业市场为基础,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批发集中交易与直接销售相结合,电子交易和场内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市场信息发布中心。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完善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提高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以发展粮、棉、畜等优势农产品物流为突破口,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把我省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物流企业外销群体。积极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电子商务及期货、拍卖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支持连锁经营向农村市场延伸。建设物流配送体系,促进优质农资下乡进村和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深化供销社改革,加快还社于民的步伐,使其真正成为农村流通的重要渠道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尽快建立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