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淘汰小轧钢生产能力10万吨。
至2010年的未来7年内,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建设对全国有竞争力和有较大影响的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浆纸、玻璃、橡胶制品和水产品加工六大生产基地,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建设200—300万吨进口LNG终端一座,气化产气26—40亿立方米,新开发海上天然气30亿立方米,带动一大批利用天然气的优势产业发展。
——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炼油能力增至1200万吨,新增丙烯35万吨、聚丙烯35万吨,固硫剂40万吨,同时考虑上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
——浆纸制造业。新增制浆能力达100万吨,达到年产木浆250万吨规模;新上160万吨高级文化用纸项目,进一步发展高级印刷用纸等纸深加工。
——石英砂与玻璃制造。引进世界著名的石英砂加工企业,开发利用我省石英砂资源。兴建大型玻璃生产线,力争优质浮法玻璃产能达到80万吨/年,玻璃深加工占30%。
——橡胶制品。淘汰小胶厂100家,整合建设几家大的橡胶制品厂,形成年产标准胶30万吨规模。拟建设年产200万条子午轮胎生产项目,智能轮胎占50%,提高橡胶制品的附加值。
——水产品加工。至2010年,水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50万吨,其中速冻加工138万吨,加工出口总量50万吨。
——钛铁矿深加工。钛铁合金12万吨/年,钛白粉产能2万吨/年。
——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
——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三、工业布局及结构调整重点
(一)工业发展布局
工业布局的原则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对优势取向,推动产业集聚,不搞遍地开花。总体框架是:
琼北综合工业区。充分发挥海口省会中心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区位优势,建设以高新技术、信息产业为龙头,汽车、医药为重点的综合工业基地。
西部工业走廊。西部工业走廊澄迈、临高、儋州、昌江和东方等是我省工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港口、铁路、工业园区为支撑,发展现代重(化)工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和陵水等沿海市县,以各具特色的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水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和家具业等轻工业以及发展石英砂矿和钛铁矿的深加工业。南部的三亚、乐东等市县,发展旅游工艺品加工和蔬菜、水果保鲜加工等。中部的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保亭和白沙等市县,因地制宜,根据资源条件,发展林、竹、藤制品等具有地方特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业。
(二)主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