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专利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平台,完善相应机制,促进专利技术的有效利用。
7.大力拓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渠道,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确保企事业单位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全面、及时、方便、快捷。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工商局的专利、商标数据库资源,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包括检索服务、专题信息加工服务、战略咨询服务,鼓励企事业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等。
8.研究有利于风险投资进入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以利于专利技术产业化。
(四)为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采取的措施
1.重点培养首都知识产权方面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
2.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增设知识产权课程;在其他高等学校增加知识产权选修课程;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增加知识产权方向。
3.以高等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实战型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
4.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高等学校、国外有关机构加强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邀请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我市举办讲座,另一方面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员到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和国外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知识产权管理和经营经验。
5.组织编印知识产权培训软件和法律、法规、政策等宣传材料。
(五)坚持不懈地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宣传,从2004年起要继续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1.在电视(北京电视台)、报纸(北京晚报)、广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开辟知识产权栏目,每周保证有知识产权的文章和信息发布。
2.推动知识产权进课堂活动,在中学和大学开设知识产权知识选修课程;在我市小学和中学生中开展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活动,从建立知识产权宣传示范校抓起,逐步普及到全市中小学。
3.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对政府领导干部宣传知识产权。
4.对我市局公司及中央在京有关单位负责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
5.邀请我市律师和知识产权政策咨询机构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管理、利用和政策宣传,侧重知识产权实务指导;对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案例宣传。
(六)加快我市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出台《北京市专利条例》
力争在2005年前,完成我市专利地方性法规出台的相关工作。
(七)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知识产权工作职责,加强政府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工作力度
1.出台《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成员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职责》。明确市政府各部门的相关责任,加快建立市政府对相关部门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知识产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知识产权工作任务,作为市政府对各级领导和部门考核的折子并纳入考核指标。
2.完善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促进办公会议作用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