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开展多样化农村成人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兴农富民服务计划”,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增强他们的择业能力和就业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体等社会力量创办具有特色的民办培训机构。充分发挥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并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资助、培训机构减免费用、农村劳动力适当负担的培训投入机制。从今年起,省里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各地市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补贴和资助。大力推行市场、培训、技能鉴定、发证、就业的“一条龙”服务。
五、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助学制度。省、市、县级政府应设立资助贫困学生专项资金,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到2007年,力争使受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实施援助农村教育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建立省辖市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结对援助教育制度,建立城乡优秀年轻校长、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定期“校对校”轮流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享受公出补助,工资在原定基础上浮动一级,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示范性高中学校要在帮助和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公办中小学在接收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就学时,其收费标准、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要与城市学生同等对待。城市职业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大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定期组织省内10所高校共同实施好村村大学生计划,通过选派、培养等渠道,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专科层次农村科技人才。同时,要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实施好“乡村医生计划”和“乡村教师计划”。
(四)实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定点联系县计划”。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建立定点联系县、参与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等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六、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