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组织实施“图书精品工程”和“期刊方阵工程”,充分发挥精品出版物的导向作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成果,大力开发具有时代特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精神文化产品。完善精品生产机制,每年精选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意义的图书、电子音像出版专题,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建立优秀出版物奖励制度,鼓励多创名优品牌。完善各类出版物质量检测标准,加强质量检测工作。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出版业方面,加快实施“提速强社”工程,支持省出版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大学和城市出版社;图书出版要逐步改变依赖教材教辅的经营格局,扩大各类图书的市场份额;报刊出版要继续做好治散治滥工作,发展个性化报刊,大力培育品牌报刊;积极发展音像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游戏业、版权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印刷业方面,整顿和规范印刷市场秩序,稳步发展出版物印刷,积极发展包装装潢印刷,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的印刷企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强光盘复制业,使我省成为全国光存储产业的重要基地。在发行业方面,充分发挥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的作用,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推进物流配送基地和国际图书城建设,形成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吸纳各类经济成分进入销售领域,形成国有发行渠道和其他发行渠道并存的格局;加强出版物销售网点建设,鼓励在社区、校区、超市设立发行网点,发展符合城建规划的书报刊亭,加强农村出版物市场的开发和建设,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购买、消费各类出版物。
(五)全面开拓两个市场。挖掘省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出版资源,打造“凤凰”品牌,扩大江苏出版物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点、江苏特色、适应海外受众阅读习惯的出版物,与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资信可靠、对我友好的境外知名媒体集团加强合作,推动我省出版物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实物贸易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版权贸易,支持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六)不断提升科技水平。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全省新闻出版业的科技含量。适应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加强对新型传播技术的研究,开发新的出版媒体,发挥多媒体互动的综合效应。大力发展电子图书。加快印刷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