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围绕“三农”加强基层科技工作
31.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县市科技工作是“科教兴鲁”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关键。要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作为县级科技工作的重点,以抓科技促项目、抓科技促产业、抓科技促经济社会发展,减少投资失误,提高投资效益。要加强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积极参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建设,培育可望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支持欠发达县特别是省里确定的30个欠发达县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欠发达县的科普工作。免费向欠发达县的所有村庄提供科普读物、科普挂图等,并定期更新。
32.创新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三农”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特别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突出县域“一品一业”或“多品多业”特色科技中心建设,建立以农业龙头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创建完善农村各类科技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加强农业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技能力建设,完善科技企业(科技专业协会、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联农产以及专家加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协会)加农民等形式多样、高效实用的科技服务模式。建设面向农民的科技服务信息网、优势农产品网和电话信息服务网,以网络为依托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
33.稳定和壮大基层科技队伍。利用农业高等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企业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推广平度“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经济欠发达县,以市场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职业培训。
34.加快农业信息化、国际化建设步伐。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节水农业、数字农业和农业良种产业化等重点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科技示范小城镇,大力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创新、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