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纳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学科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积极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内容,突出教育重点,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贯彻《
中小学生守则》和《中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二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品质好、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加快建立教师准入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良好素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突出抓好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要建立科学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入队、入团、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激励、监督和评议机制。要研究制定引导、激励政策,形成学校自觉重视德育教育、教师积极进行德育教学的良性机制。要通过建立思想道德教育评议制度、开展社会评议活动等措施,加大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监督力度,形成社会化德育教育监督体系。
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要紧密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网络。要充分发挥家教研究会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等工作载体,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对单亲家庭和有特殊困难家庭的未成年人,街道、社区和居委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的引导,重视和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要整合社会力量,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集咨询、活动、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亲子园等,开展以亲子教育为重点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