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检验检疫和通关制度。
围绕海港空港资源优势,加强口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口岸监管服务资源,扩大海空港口岸对外开放力度,推进港区联动。
以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装备技术为支撑,实施大通关建设,优化监管模式,改革口岸流程,提高口岸管理与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一次报关报检”和“无纸化通关”。大力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步伐,组建宁波口岸信息物流平台,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港务对装卸船集装箱和在港集装箱的信息整合,做到实时监控,快速查验。
加快海港通关中心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以“一站式”服务为载体,数据化为重点,建立量化数据分析体系,开发应用口岸信息资源。
创新检验检疫和通关监管作业制度,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和口岸国际物流的快速、协调发展。
(六)市场中介服务。
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现有的投资咨询、评估、会计、律师、设计、监理、招投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发展多层次、服务功能齐全的市场结构。积极支持国际著名的中介服务机构来产业区开办公司或设立办事处,增强中介服务行业的自律和市场导向功能。政府要加大对中介服务市场监管的力度,规范服务收费。
(七)人才引进政策。
充分利用环杭州湾地区毗邻上海的优势,加快吸引国内外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等来产业区创业。对引进的高级人才,在不迁户口、不转关系的情况下,在子女上学、就医、社会保障、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持有本市居住证的台湾地区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暂住加注和多次出入境签证手续。持有本市居住证的外国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和与居留期限相同的多次出入境签证手续。持有本市居住证的境外人员可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创业;可以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凭税务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指定银行将其在本市期间的人民币收入汇出境外;可以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资格的考试和任职资格评定。
三、组织、协调和考核体系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层次多、涉及面广,关系到我市今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工作网络,理顺工作机制。要成立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划、经济、财政、外经贸、规划、国土、建设、工商、环保、水利、电业、海洋与渔业、交通、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市环杭州湾产业带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计委,主要职责为:负责编制市环杭州湾产业带总体规划;审定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内各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规;统筹安排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各类资金;下达年度实施方案并进行考核;综合协调跨地区的交通、水、电、排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组织交流园区开发建设经验等。
(二)建立市环杭州湾产业带产业园区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由产业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集一至二次联席会议,交流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经验,分析产业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促进产业带发展的政策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