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宁波市“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实现规模效益,提高集团竞争力,并从中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服装、模具、机械、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一批信息技术和纳米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示范企业和服务企业;四是进一步加大工业技改力度,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中小企业更快发展。
  全方位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一是制定并完善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并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组织工作,鼓励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其在市场拓展、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各级有关政府部门要安排必要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以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资产重组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服务业投入。三是有关部门要按市场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要放宽外贸、教育、文化、通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资质,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四是要在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新兴服务业,对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业要不断提高其服务业水平、拓宽服务领域、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商贸流通业要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专业市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餐饮业和仓储业要大力推行代理制、配送制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及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手段;对信息服务、通信、旅游、社会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更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三)积极推进城乡联动,切实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首先要努力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促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来抓,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就业形式更加灵活,总体上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具体措施就是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开发社区服务、个私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中介服务和就业培训,鼓励失业人员创业并开发就业岗位;还要重视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和民工的就业,努力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其次要逐步解决农民问题。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中央、省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以维护和增进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为手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要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新路子。要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效益农业和非农产业,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信息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工作,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第三要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健全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并研究制定保护外来民工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保障他们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
  (四)切实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扩大内需
  着力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要以深化改革来突破和消除各种体制机制瓶颈,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大力营造以企业为重点的发展环境和以项目为重点的投资环境,积极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诚实守信、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环境竞争力。在促进我市投资健康快速发展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各项规划的编修力度,以规划带项目,以规划指导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竭力缓解要素制约:加强水资源平衡,加快水源点建设,启动境外引水工程,平衡境内水资源,积极推动分级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实施,鼓励节水措施,倡导中水回用;加快电源点建设,积极争取加大电力供给,发挥地方电厂的发电积极性,加强用电管理,倡导节约用电;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强围涂造地与土地整理,严格土地管理,提倡集约化用地。三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适度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监控固定资产投资质量,提高工业投资的产出和效益。
  要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消费行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拓展消费空间;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多元消费体系。
  (五)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和绿色GDP,推广生态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二是完善法规,加强执法,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逐步在一些部门和区域进行资源环境核算制度的试点;三是运用价格和税收手段,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税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生态资源收入补偿机制;四是加强环境科研,大力扶持环保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从全局、整体上考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破坏最小、产生效益最大的目标;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六)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五”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实施不力或新情况出现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规划编制工作方面的问题,这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为提高“十一五”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规划应有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规划理念,切实改进规划编制的方式和方法。一是要做细、做深规划的前期工作,深入调查和研究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要做长期的深入的跟踪调研,掌握其发展规律;二是要积极引入规划评估调整机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及时的对规划进行微观的、指导性的调整,使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化和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四是要建立有效的规划社会参与制度,使不同的决策层都有机会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来,达到决策的民主化;五是要建立以动态趋势分析为主的方法体系,合理运用传统和现代规划方法,更科学地预测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附表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完成情况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