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宁波市“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五)就业压力日趋增大
  2001年至2003年我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8%、3.97%和4.02%,失业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是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在扩大,目前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最为迅速的时期;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三是城镇的下岗和裁员,与前几年稍微不同的是,近几年城镇下岗的人数有所减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压力得到缓解。而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尖锐的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显。另外,受失业者就业观念滞后、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健全、用人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就业压力在逐年加大。
  (六)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虽然我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少的差距和不足,特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对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1)“十五”末实现我市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难度很大。目前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万吨,超过国家下达的13万吨排放总量控制目标。(2)地面水污染较重,农村生态环境脆弱。水污染向城郊结合部、农村、近海等区域扩展,城乡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3)区域性酸雨形势严峻,城市环境污染上升趋势不容忽视。全市平均酸雨率87.7%,已被国家列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之一。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近地面空气质量污染加大。(4)海洋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我市近海海域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氮磷超标,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5)水土流失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982.6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10%,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七)科技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几年来我市的科技投入增长不快,衡量创新资金投入强度的R&D经费占GDP比重偏低。2001—2003年,我市R&D经费投入为4.86亿元、6.55亿元和9.48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为0.37%、0.44%和0.54%,相较1.5%的发展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八)规划编制方法有待改进
  十五计划纲要是对我市经济社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的前瞻性部署和展望。但从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前瞻性”不强的问题。客观上主要是我市经济发展太快,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出现了“规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主观上是因为我们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不够,对未来的变化和需求考虑不周,或者将当时的资源条件作为依据来考虑规划,与实际执行结果差距较大。制订计划时适值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低迷,对当时困难和问题看的较多,导致确定的经济总量指标偏低。此外,针对行业设立的指标与实际发展情况也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塑机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远超过了计划预期;而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服务业和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情况又远低于计划预期。
  四、“十五”计划后期发展的背景和提出的新要求
  今后几年的国内外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市保持较快发展。从世界形势的主流来判断,世界经济将处于缓慢的复苏进程中,与我国经济尤其是我市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些亚洲国家(地区)经济回升较快,有利于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美国经济增长起伏不稳,欧盟经济回升动力不足,日本经济面临困难等。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开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和提出“五个统筹”与“五个坚持”相统一的新的统筹兼顾理论,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是对客观世界最真实的认识,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对我市今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市自身的情况看,通过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我市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构筑了较为便利的对外交通网络,已经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还有一大批能源、钢铁、石化、机电、造纸等临港工业项目及IT产业等高新技术项目相继落户我市,正在形成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因此,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发展后劲上,我市经济持续发展都具备充足的动力和良好的保障。
  2004年5月召开了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新一届市委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并提出到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达到6000美元的目标。这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五、评估结论和进一步实施好“十五”计划的建议
  总的来说,纲要实施三年来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纲要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将能如期完成,部分指标还能提前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重点工程完成情况、进展情况也良好,都达到或超出了预期。当然,在纲要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多数是可以通过今后两年的努力加以解决或缓解的,还有个别问题是近三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十五”计划制定时所预料不及的,也是正常的。因此,对纲要基本可以不作中期调整,对个别指标,如财政收入指标,可以考虑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新阶段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针对纲要中期评估中反映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十五”计划后两年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产业发展为主转向空间均衡为主,更加注重从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生态相结合,从单纯追求GDP转向讲求生态环境成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积极推进全市产业联动,重视服务业发展
  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创汇蔬菜、名优水产养殖、林特花卉等9大优势农产品,并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2)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农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扩大优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3)各级政府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尤其是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4)加大对农业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5)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步伐。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