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主调,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港桥海联动、内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等六大联动,进一步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更加宽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探索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区域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把增加劳动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放在突出位置,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
2.“三规”融合、空间均衡原则。必须结合我市作为国家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实际,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与融合;要将空间均衡纳入规划,阐明改善空间结构的方向与原则,增强总体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以虚促实,虚实结合原则。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战略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六大联动”;又要以此为指导,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努力使规划成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既要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也要突出重点,抓住宁波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减少行业发展等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充实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环境等内容。
5.民为主体,公众参与原则。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得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改革的过程、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的过程和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实施步骤